中国书法史:一部字官显的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72 浏览:16329

闲来读碑帖,因其无功利,也就无压力,说的俗些,纯属个人消遣;说的雅些,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身心涵泳和陶冶.故而乐此不疲.然而,近日浏览洋洋36卷《中国墨迹经典大全》(由周倜主编,京华出版社1998年出版),却是别样滋味涌心头.

该“经典大全”,跨时1666年,收录了上起魏晋时期的陆机,下至晚清民初的康有为,479位书法名家的墨迹珍品.逐个阅读各书家的生平简历,不禁为之感叹――怎么这些赫赫有名,彪炳书史的书法名家,十之都是官身!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下至九品小吏,即便那十之一二的书家,非官非宦,凤毛麟角,亦是名士高僧.无官身,无名头的书家,几无一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个官僚书法家的群体.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字以官显的历史.连缀书史的,就是官本位!

以官论字,字以官显;官显而字显,官废而字废.自古而然.最著名的如李斯、秦桧、蔡京、严嵩之流.

李斯,秦篆的改造整理者和书写规范者,既有文字记载的史实,又有作品传世为证.李斯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其书写的小篆,“朴茂”“端庄”,“乍密乍疏,或隐或显,负抱向背,俯仰承乘,任其所之,莫不中律”,“古今妙绝”.若从规范汉文字,推广使用汉文字的角度来论,李斯功莫大焉,无出其右者.因此,标榜李斯是中华民族文字规范使用的最大的功臣,应是当之无愧的.然而,李斯为人阴险刻毒,寡廉鲜耻,刚愎自用;为政嫉贤妒能,排除异己,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很是不讨人喜欢.于是,有些人,硬是不承认他的书法地位,如元人郑杓在其书法著作《衍极》中,对李斯就以“得罪名教”为由而“黜之”.公然坚决地以人而废字了.

秦桧,状元出身,颇擅笔翰,诗文天下,文采书法自是十分了得.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桧能篆,尝见金陵文庙中栏上刻其所书‘玉兔泉’三字,亦颇有可观.”从流传下为数不多的作品看,其书法,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其笔意结体与蔡京兄弟非常相似,又独具风韵.一流书家当之无愧.再者,目前依旧在大量使用的宋体,据说就是秦桧创造的.因此一项,就足以独步书坛,傲视群雄,自是一代宗师了.

蔡京,其书法,姿媚豪迈、痛快沉着,元人陶家仪《书史会要》曾记录当时人们对蔡京书法的评论:“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鲜有俦匹.”比同时代的书法名家蔡襄更富新意,更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享有盛誉,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因此,明清有大量的书法研究者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应是蔡京而不是蔡襄.

严嵩精熟经史典章,谙习音律诗文.其书法,从所留不多的榜书来看,结体方严浑阔,笔力雄奇博大;字体丰伟而不板滞,笔势强健而不笨拙.应是元代名副其实的一流书家.就是放在整个书法史中,亦毫不逊色于任何时代的一流书家.

然而因秦、蔡、严,均是遗臭万年的大奸相,其道德、其人品、其为政,为民族感情,民族利益,民族道德所不容,再加之政敌书史,修怨横议,奸名随身,遭世人唾弃,背千年骂名,故而以人废字,被毫不留情地逐出书法正史.然而,无论是政治原因、还是道德、人品问题、亦或是为民族感情所难容,说到底还是统治者的取舍标准――还是脱不出官本位!


以官论字,字因官显;官显而字显,官废而字废.自古而然,当代尤甚.就时下而论,官场上写好字的,寥若晨星!就是这些“寥若晨星”者,大多是在未发达前曾是书法爱好者,潜心临池若干年,有那么点修养,能“刷得两笔”.而大量的充斥官场的涂鸦之作,不是“墨猪嗷嗷”,“墨狗吠吠”,就是满纸萦春蚓绾秋蛇,令人作呕,玷污了精贵的大好宣纸.但捧之者,趋之若鹜,官越大,趋之者愈众.阿谀奉承,无所不用其极.而被捧者,前呼后拥,左有佳丽磨墨,右有,袋中润笔丰厚.晕乎乎,飘悠悠,真以为是“王羲之第二”,“怀素再生”呢!殊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字因官而显,又因官而废.官显时,书匾、勒碑、题词、赠言,满天飞.官一旦做到“腐败”,没等秋决,就连夜砸匾、磨碑、毁词,销毁的干干净净.这类闹哄哄的滑稽剧,你方唱罢,我登场,似乎总没有谢幕的时候,而且大有前赴后继,愈演愈烈之势.

这也是书法史上,由“官本位”滋养出的特有的文化现象.

从书法传播的角度看,“官本位”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以书为教,始于周;以书取士,始于汉;置书学博士,始于晋;专立书学,则始于唐.唐代国学有六门,第五门就是书学.唐选拔人才的条件有四,其三就是“楷法遒美”的才能合格.书法已成为入仕必备的技能.写一手臭字,即便是天才,也休想进入仕途!书学,在官家这种带有极强功利色彩的的倡导下,其普及的广度、涉及深度、技法的高度,当是空前绝后.遥想当年,只要是读书人,随便拎出一个,就写得一笔好字!因此,绝不同于现代书法家,已演变成为一种职业,挟书艺以傲人,凭书法以糊口,搞书展以造势,靠获奖以传名.古之书法家,只是“写字”入仕的技能而已,最多是一种自我爱好,继而在有同好的小圈子里切磋切磋罢了.至于“书法家”之名头,也是后人强加上的.你何曾见过王羲之自称或被同代人尊为“书法家”?但官大了,字又漂亮,趋炎附势,阿谀奉称者也多,仿效者也众,流传自然就广.流传既广,影响既深,于是在书法史上也就有了座次席位.字以官传,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艺术的本质来看.真正艺术家,一定是那种奈得住寂寞落魄,远离名利场,特别是官场,而视艺术为生命,全身心投入的人.而这类人,又常常是为生计而碌碌,因贫贱而落魄.而芸芸众生,在艺术鉴赏上,向来就是趋炎附势的,又有多少真正的艺术鉴赏力呢?像贫贱落魄的艺术家,无官无势无名无银子,捧你有鸟好处?

官说什么就是什么,谁官大就听谁的!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的例子了!

唐太宗在《王羲之传论》中断言:“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不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李世民以席卷天下,横扫六合的帝王霸气,指点书坛,一言九鼎,独尊王书.不惜重金求购王之墨迹,得之,就命众皇子临习,每帖500遍;命书法家赵模、冯承素等摹写《兰亭序》,赐给各权贵朝臣;可见崇王之不遗余力.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皇帝这样至尊至贵的“粉丝”,王羲之“书圣”的地位,也就不可撼动了.

纵观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分流出二千多年的书法史,这是一条书法艺术星光璀璨银河,而现在载入书法史者,仅是这银河中的几颗寥落的星辰而已.因官本位而淹没了多少无官无权无势无名杰出的书法家!这其中该有多少个王羲之!多少个欧、柳、颜、赵!

纵观二十四史,无不是帝王史,而书法史亦是一部官僚艺术史.

好在,作为官僚群体,已是“沉舟侧畔千帆过”,而作为中华文明特有的书法艺术,则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独领,世世代代滋润着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