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状况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28 浏览:20030

摘 要 :政治认同属于政治心理的范畴,个体的行为受到自身心理的影响,进而可能引起政策和制度的改变.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问题突出,这严重降低了农民的政治认同感.只有通过扫清制度性障碍,建立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体系,引导和培育权力型政治认同,才能使城镇化健康、快速且有效的发展,为最终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动力.

关 键 词 :城镇化;政治认同;权利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遵循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稳扎有序地推进城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一个政体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的人们都能够参加而且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1]这里的“意愿”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治认同.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也指出,“如果农民默许并认同现存的社会制度,他们就为该制度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如果他们积极反对这个制度,它就会成为革命的载体.”[2]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6亿多农村人口的政治认同状况在推进城镇化以及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政治认同的定义与类型划分

1、农民的政治认同.对政治认同的定义有很多版本,罗森堡姆最早对其定义,阿尔蒙德则最先把政治认同归入政治文化的范畴中.笔者赞同孔德永先生对政治认同的定义,认为政治认同是政治系统中个体的情感表达,是个体对现存政治系统所拥有的政治权利的信任,是一种政治归属感,于此同时常常伴随着个体积极的政治参与行为.[3]农民政治认同的涵义与政治认同本身的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在中国农村,小农经济基础依然稳固,这样就形成了相应特征的农民,即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比较保守的思维方式、比较低的文化技能水平.把握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这样界定农民的政治认同,即农民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影响最大的政治体系表现出的政治归属感.

2、农民政治认同的划分.学者彭正德以社会转型为背景,根据获得途径,把农民政治认同划分为暴力威胁、思想教化、经济利益和权利四种基本类型.[4]伴随着改革开放,自由平等的意识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单纯地通过思想上的控制来维持政治权威,获得农民的政治认同的方式已经行不通;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同步,以及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与城市不仅在经济收入差距很大,在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方面也相去甚远,所以单凭经济改革带来的经济利益,很难支撑整个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政治认同所遇到的困局.

农民权利型政治认同注重农民的权利,其内涵是确保农民享有充分的自由,能够得到公正和公平的待遇,可以通过制度性的渠道保证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不受侵害,从而产生高度的政治认同感.这符合现代政治的发展趋势,是最全面、最稳定的政治认同类型,是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当建立的农民政治认同类型.

二、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因素

1、 利益因素.马克思说过:“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5]我国长期施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行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压缩了农民的经济利益.随着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被拉大,农民产生了“相对被剥夺感”.亨廷顿曾说:“在经历着飞速的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国家所具有的一个共同而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而这正是这些国家社会政治不安定的主要根源.”[6]城市的财富在改革开放中得到快速的积累,然而农村地区的农民却没有获得相同的红利,这就有失公正平等的原则,使农民在心理上产生落差,政治认同自然不断降低.

我国通过征用农村土地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提供发展空间,这就应运而生了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失地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征地补偿款来维持日常开销.但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土地补偿款分配不均的问题,本应在集体土地所有者、承包者及使用者三个主体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征地补偿款,被乡镇村组织层层截流,使得被征地农民所得甚少.这样严重失衡的利益分配,引起了农民的强列不满,降低了农民的政治认同,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巨大挑战,造成大量失地农民、件的发生.

2、 制度因素.我国城镇化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表现出速度快、力度大的特点,可是在相关制度方面却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当前的土地制度中,集体所有制与国家所有制并存.土地都是由政府分配给农民,农民对土地的支配非常有限,仅仅具有使用权,这就导致土地的征收只需取得人民政府的批准,无需征得农民的同意就可以直接对他们的土地进行征收.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参与度非常低,在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补偿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往往被排斥在主体地位之外.这就导致农民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的不认同.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享受不到城市居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丧失了宪法赋予的平等权利,这使得农民产生了被歧视感.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民权利观念的觉醒,扩大了这种感觉,影响到农民的政治认同.

3、观念因素.农业转移人口能否顺利地适应城市的价值观念,在他们的心理上获得认同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新环境的文化背景同原有的文化背景不一致,个体心理上就会产生不适应感,有可能出现混乱、冲突等社会问题.农民原本的乡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导致他们安于现状、缺乏社会竞争.突然来到城市这种具有强烈竞争性的环境,使他们感到压力很大,很难适应.

三、提升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政治认同的措施

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应该通过扫清制度性障碍,完善利益分配制度,改革现行的户籍分割方式,保障宪法赋予农民的权利,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与渠道保证农民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不受侵害,培育农民权利基础上的政治认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努力提高和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2、形成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转变土地的强制性征用行为,逐步建立土地交易制度和运行机制.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探索土地流转的形成机制、运行和补偿机制.

3、发展现代化农业,取消各种形式的“剪刀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不断推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能够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怎么写作.


5、增加政府与企业的资金投入,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高进城农民的综合素质.

6、建设包容性城市,引导进城农民参加社会管理.政府和企业要给予进城农民更多的人文关怀,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7、实施规划性教育,提高农民政治观念.农民政治认同的提高离不开农民政治观念的提高,而政治观念的提高离不开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