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更新时间:2023-1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549 浏览:144599

摘 要 :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要想通过教育手段让青年充分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德育以及和谐思想等精华,我们必须从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校园氛围等方面打造"立体化"、全覆盖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教学手段上要重视网络工具的应用.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44-01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比较缺失,从历史来看,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认为中国的贫穷根源是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简单的等同于封建文化,把现代化等同于完全西化,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看来,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我们在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为我所用的同时,在主流思想上回归传统文化、并以此建立民族自信和民族认同,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分析、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以此来教育青年,就很有必要.

1.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资源

我们要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发掘出对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正面、适用的精华内容,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和青年现状,中华传统文化中可用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蕴含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全国各族人们共同的精神支柱,鼓舞和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传统的国家: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驱避之".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缔造了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而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爱国精神,同时把爱国情感和爱国信念转化为爱国行动,把青年动员起来、凝聚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1.2重德倾向.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和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认为"德行为先",也留下了很多优秀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很好的资源.《礼记大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方法主要是内省和慎独.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心灵的省察.对教育者而言要身教示范,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重视德育,而且对个人如何修炼、培养优秀的道德有诸多表述.青年人多多学习这些内容,必然会大有裨益.

1.3和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和为贵"、"持中守和"等思想,一直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和谐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个人自身的和谐.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提倡"与天为一".现今的各种生态危机已经给我们人类提供了警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我们必需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而任意的破坏自然,最终必会遭到大自然的毁灭性的报复.这些现象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教育青年以和谐思想为发展指导,促进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


2.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途径

2.1注重引领,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做到在学习、体验、运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做法有: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教育体系中,让民族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学校可以把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有针对性、层次性的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还可以开设专门的介绍传统文化的精品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发挥各门学科的合力作用,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也能广泛的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让青年能够在学习专业文化的过程中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民族文化.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带动青年去用心认识,自觉学习,进而引导青年实现自我教育,自觉消化、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2.2多管齐下,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课堂,能够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的思想理论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民族精神,形成民族情感和信念,而要想真正的发扬传统文化,更需要的是把理论付之于实践中,在活动中形成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气质.

在开发和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我们要重视开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可以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日,举办主题鲜明、形式活泼、重在体验的活动;组织青年学唱爱国主义歌曲,定期举行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组织青年开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格言、中华经典美文的诵读活动等,让青年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传统的真谛,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将民族精神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让人们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将传统理论与现实环境结合起来,从而去粗取精,有针对性的吸收适合人身发展,社会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真正的内化与外化的合理超越,促进人们的道德文化品质的发展.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青年生活的每个场景、每个细节,让青年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显得尤为必要.

2.3与时俱进,重视网络新媒体手段.网络被称为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手段的新兴力量,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来广泛的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可以有组织的开展青年收看各类电视讲坛,如台的百家讲坛,就是讲解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组织青年观看反映传统文化和历史题材的经典影视剧.在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时,我们更应该利用好网络这一新型载体,更快更有效地占领网络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建立各类"红站"、"国学网站",开辟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建立网上课堂.同时,还要建立起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精通传统文化,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占领网络阵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的民族精神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我们要从课堂、课外、社会氛围等多方面立体打造,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氛围覆盖并影响到全体青年.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当前青年的特点,传播手段上要重视网络工具的应用.惟其如此,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为青年所接受、吸收,并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