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环绕的哲学城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41 浏览:18113

“我把心儿遗忘在海德堡,在一个温暖的仲夏夜等我把心儿遗忘在海德堡,我的心啊在内卡河边狂跳.”――歌德

古堡巍巍然

若要在众多的城市选出一个最能代表德国文化的地方,海德堡无疑是最有希望夺魁的.这座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始自1196年的小城,一眼能望穿,既不繁华又不奢华.然而,它那沧桑而又涛意的气质,却堪比许多欧洲名城.即使你原本不在意而又不经意地匆匆走过,也会心不由已地为之倾倒.

既名“海德堡”,它还当真是因堡而建城.这座古堡就叫“海德堡城堡”,矗立在内卡河南岸的王座山上,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3世纪,为神圣罗马帝国莱茵邦历代选帝侯的居城.由于古堡主人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断地扩建,历时400年才彻底完工,建筑风格也随着不同文化的融入而各有不同,成为德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巅峰之作.

曾有不少著名画家以堡为景创作出一幅幅传世名作,但眼中的古堡远非画中可比.走进古堡大院,但见处处凌空蹈逸,步步古迹杂陈,恍如来到中世纪的艺术殿堂.而最让人震撼的是那尊建于1751年的巨型酒桶:桶身由130根长8.5米的橡木树干箍成,容积达221万升,酒桶之上的舞池更是浪漫出奇,堪称天下无比.

古堡原是一座皇宫,也是一处要塞,堡垒最厚的墙体达7米.不幸的是,如此坚固的城堡,在17世纪先后两次被法国人攻陷和摧毁,加上时光的侵蚀,部分建筑已经坍塌损毁,但门塔、官墙、护城壕等主体建筑,基本保持了原貌.现在的古堡,残缺但不破败,风光不在却尊严不倒.于断壁残垣间透着王者的气派,在寂寞荒凉中呈现巨大的美感,如同马克‘吐温形容的:残破而不失王者之气,如同风雨中的李尔王.

说到这里,许多人难释心中疑惑:二战中,德国几乎所有城市都遭到盟军的轰炸而被夷为平地,为何海德堡能一次次躲过浩劫一则传说称,希特勒和丘吉尔有一个秘密的“君子协定”,德国不轰炸牛津,英国也不得轰炸海德堡;另一个版本则说,盟军高层军官,包括开轰炸机的几位爷,有不少都是海德堡大学的学生,因而不忍对母校下手.虽然未必可信,但也表明了小城在这个国家的地位.


城市即大学

海德堡因古老而著名,也以大学域而闻名.居民不过15万,竟有10万名大学师生、员工及相关从业者,这显然使得一座城市和一所大学有了割不断的渊源.

给小城带来无上光荣的海德堡大学始建于1386年,是德国最古老也最值得炫耀的大学.和欧洲许多大学一样,海德堡大学创建之初就没有围墙,所不同的是,它不仅没有围墙,而且没有范围:所有的教室和机构星散于全城,就连许多的旅游景点也多半与大学有关,一不留神,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以至于游人不经意走过的一处建筑,可能就是某教学楼;相机随意拍下的,说不定就是有名的研究所;坐在窗下小憩的地方,也许就是正在上课的教室.在大学就是城市,城市就是大学的海德堡,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

海德堡大学6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本自由和浪漫的活教材.大学的许多教授和学者都是浪漫主义的追随者,在黑暗向光明的转变中,他们以人文主义独树一帜,成为海德堡精神的象征.而最能说明其浪漫特质的,无外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生监狱.由于学校享有治外法权,学生们偶犯轻罪,警方也无法干预.为了惩治“犯法”的学生,大学于1712年设立了学生“临狱”.入监的学生白天照常上课,晚上回来“坐牢”,并且可以自由探望和购写食物甚至酒类饮料,所以监狱很快成了学生们快乐的“派对”和艺术的“沙龙”,他们在这里作诗涂鸦,谈天说地,大吃大喝,还把每间班房冠以“皇家饭店”、“某某别墅”、“无忧宫”之类的称谓,以至于不少学生故意犯事,争取到这里“坐牢”.

作为著名学府,海德堡大学的确有太多彪炳史册的骄傲.从这里先后走出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的学生中也不乏天才级的人物,像音乐巨匠舒曼、浪漫主义诗人艾兴多夫、第一辆自行车的发明者,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在物理、医学、化学等领域的成就也令人刮目,著名的能量守恒理论就是海德堡大学提出的,临床医学和心脏研究也享有世界声誉.

哲人的天堂

对一个外来者来说,再没什么比“哲学小径”更能感知这座小城的体温.

事实上,“哲学小径”表面上看只是一条通往古堡山的平常小道,但却贵为“欧洲最美的散步场所”.之所以获此美名,不仅是因为两旁古木参天,四季繁花似锦,更因为这条小道曾经的常客们:文学家歌德、音乐家舒曼、哲学家黑格尔、谢林与海德格尔等等.不知有多少个平凡的夜夜,他们就在日出或黄昏之时,途经此处,然后讨论起某个命题来.

在“哲学小径”中的一个花园旁,竖着一个向上平伸的手掌模型,掌心里写着简单的一句德语:“今天哲学了吗”这难得一见的德国式幽默正说明了一个事实――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实在是海德堡人的日常便饭.哲学,源出于希腊文Philosophia,有“爱智慧”之意.德语因其高度的多义性而天生就是哲学语言,而德国民族也被视为天生即具备了高度思辨能力.“他们感觉不大敏锐,所以更安静更慎重;对快感的要求不强,所以能做厌烦的事而不觉得厌烦;感官比较粗糙,所以喜欢内容过于形式,喜欢实际过于外表装饰;反应比较迟钝,所以不容易受急躁和任性的影响等普通人贪逸恶劳的本能,有教育的人不愿意劳动的可笑的虚荣,都被日耳曼人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理性克服了.”19世纪的法国人丹纳在其名著《艺术哲学》上不无愤恨地写到.

德国人说,不到海德堡,你就无法理解德国的浪漫主义.这种浪漫不是拉丁式的男女之情,而是苍劲的针对全人类的悲悯之心.不到海德堡,你也无法理解“哲学小径”上那些经年累月的思考,那些哲学家们经常吟咏的句子:人,栖居于大地之上,但也在天空之下.

(选自《看世界》2010年12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