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目影院”:一个盲人的桃花源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026 浏览:94491

在北京一个不足30平米的房间里,郑晓洁夫妇创办了中国首家盲人公益电影院.

别看它规模很小,在英美等国都大名鼎鼎,路透社和BBC还专门对其进行过报道.

盲人也能“看”电影

郑晓洁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后在航天部工作.多才多艺的她,后来成为一档电视节目的独立制片人.2003年,郑晓洁想为残疾人拍摄一部电视节目,旨在表现他们的坚强,并给这个栏目取名《生命在线》.

制作电视节目需要大量投资,当《生命在线》即将启动的时候,投资方却不愿意掏钱了.这让郑晓洁陷入两难,坚持还是放弃?她选择了前者.最终,她动用家里的30万拆迁款启动了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节目主题曲和报道线索.

第一期节目的线索,来自一个患有脊髓炎的黑龙江男孩.他写信给郑晓洁,说自己的残疾人朋友张建新得了肌无力,高位截瘫,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希望死之前栏目能帮他捐献眼角膜.

看到信后,郑晓洁马上赶到张建新家里.在建新生活的农村,人们都认为残疾人是上辈子造了孽,甚至家里人经常当着建新的面咒他,为此他曾6次.郑晓洁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生活在建新家里并跟踪拍摄.2003年春天,《生命在线》播出了这个故事,郑晓洁当天就接到了建新的,他兴奋地说,这个片子不仅改变了村里人对自己的看法,也让他对生活有了信心.

虽然资金一直没有解决,但郑晓洁仍坚持自费制作节目,为增加人手,她把正在下海做生意的丈夫胡大伟拉进了节目组.一天,一位盲人女孩对郑晓洁说,聋哑人通过助听器还能听到声音,肢残人通过辅助设备还能再次站立,但是盲人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永远生活在黑暗中,很多人一生唯一的陪伴就是收音机等

一席话触动了郑晓洁,她决定为盲人就业做点实事.2003年7月,郑晓洁用自己剩下的钱,注册了红丹丹教育中心,旨在利用盲人对声音的敏感和对广播节目的兴趣,对盲人进行播音主持培训.20多个盲人学生成为第一批学员,郑晓洁免费为孩子们提供吃住,教他们学习普通话、电脑编辑等.经过3年的培训,终于有盲人首次拿到了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其中多数进入媒体工作,如今在央视的董丽娜就是其中的一员.后来经过郑晓洁的多方努力,北京广播电台专门开设了国内第一档盲人主持的节目——“心目盲人广播”.

萌生让盲人看电影的想法,则纯属偶然.2005年3月的一天,夫妻俩在家看英文版电影《终结者》,一位盲人朋友前来做客,大伟便拉对方一起看,边看边介绍情节并绘声绘色地描述电影画面.从没领略过电影艺术的盲人朋友,越听越激动,手上和鼻尖都渗出了汗珠,极投入地沉浸在这场视听盛宴里.电影讲完后,盲人朋友激动地将大伟抱起来在屋里转圈,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36年来第一次“看”了电影,“一下就被这种神奇的艺术震撼了!”

那个瞬间像一次核变,催生了一种力量,郑晓洁想,为什么不给盲人讲电影呢?这年5月,夫妻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盲人公益电影院——“心目影院”.

讲电影是个技术活

每个周六早晨,位于北京鼓楼西大街79号的一座不起眼的四合院里,会不时响起盲杖“笃笃”的探路声.有家属带着的盲人三三两两赶来,他们脸上挂着期待的笑容,不时热络地向大伙儿打着招呼.为了方便盲人朋友,“心目影院”提前贴心地铺了20来米的盲道,条形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带有圆点的提示砖则提示盲人前方有障碍.

“来得真早呀!”郑晓洁和工作人员跟一位名叫时秀清的盲人打招呼.“怕路上塞车,赶不上电影的开头.”他笑着回答.时秀清来这里要花一个半小时,他说自己算住得近的,有住在通州、昌平的,单程就要两三个小时,下雨下雪天,路就更难走了.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志愿者们一趟一趟往返于公交站和四合院之间,把盲人搀扶进来.“给我挑个靠前面一点儿的座位吧.”盲人们总是这样要求.

听到相熟的朋友到来,先来的人就用力地击掌,或者使劲儿拍着身边的空位.后来的人喊着“来了来了”,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快到9点的时候,不足30平米的屋子里,已经挤进40位观众.他们爽朗地笑,高声地打招呼,敲打盲杖,热烈拍手,偶尔还夹杂着报时手表发出的“现在时刻×点×分”的声音,人声鼎沸,其乐融融.

大伟正忙着调试音响设备、投影仪,而志愿者们则要在一片嘈杂声中迅速判断“求助信号”,然后跑过去帮助盲人解决问题,有时候是要喝水,有时候是要去厕所,有时候是要调换座位.其实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他们自己都能独立解决,那为什么还要举手找志愿者?“有热心人帮助,让我们觉得自己很重要.”时秀清和几个盲人说到这里,像孩子一样调皮地笑起来.

投影仪调试完毕,音响开得比较小,影片已经开始预播,片头的配乐缓缓流淌,盲人们争相打听电影的名字.在一块白板上,写着——今日电影:《海啸生死恋》.这是一部美国影片,又被译作《云和山的彼端》,是一部大伟喜欢的电影.

一个转身,大伟站到了窗台前,用又粗又黑的记号笔往一张白纸上写着什么,还时不时地翻看笔记本.“克里波奇、吉恩、法基”,他写下一连串外国人名.“记清楚人物很重要,这是给自己一些醒目的提示.” 他手脚麻利,动作娴熟,提示字条、麦克风、遥控器,一切准备就绪.大伟说,来这里的人,都是用心“看”电影的,你为他们做这些时,也变得格外用心.

已经不用寒暄,大伟站到观众面前开始介绍影片的背景资料:这是一部传记式影片,讲述一位年轻的美国传教士的故事.在陌生的太平洋小岛上,面对文化冲突、和生死考验,年轻的传教士由脆弱而坚强,由踌躇而执著,在种种历练中勇敢前行.

这类情节推进相对舒缓的影片,正适合给盲人讲.

大伟坐在一把略高的椅子上,一手握遥控器,不时调节音量,以配合自己的解说.另一只手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偶尔瞄一眼,以提示自己不要说错了角色的名字.因为是白天,又亮着灯,屏幕上的画面色彩很浅,有时候连字幕都无法清晰辨认,更不要说人物的细小动作了.这给大伟的解说带来了很大困难,可他能一个镜头不落地讲下来,只要对白一停,大伟的声音就会响起来. 郑晓洁说给盲人讲电影看似轻松,实则不然,因为对于从未看到过这个世界的盲人来说,理解一件事物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讲述者要提前在本子上记下影片中的人物及其关系,以及特别需要注意的情节;要记下观看影片时灵光一现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想与盲人分享的感受.

大伟说给盲人讲电影,关键是同步转述电影,在瞬间找到贴切的语言,生动地把图像表述出来,让他们确确实实地“看到”.比如描述花朵的时候不能说这是一朵花,而要说清楚它的颜色、形状等等,像直升机、火车、恐龙、埃菲尔铁塔等一些经常出现在电影里的寻常物,对于那些先天失明的盲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存在.

“心目影院”只有一间屋子,主要放映设备是一台25英寸的老式电视机和一台影碟机.靠墙的架子上整齐地排列着《阿甘正传》、《天堂电影院》等200多部电影,架子顶上还特意摆放着恐龙、火箭发射架和多种飞机模型以及等,它们都是大伟讲电影的帮手.因为各种模型,可以让盲人通过触摸来了解其大致形态.一位盲人触摸过蒸汽机火车头模型后,恍然大悟道:“我终于知道这家伙长什么样了!”

2007年10月,当“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升空时,郑晓洁专门邀请电视台主持人为盲人朋友“现场直播”了整个发射过程,30多位盲人挤在小屋里,一边摸着发射架模型,一边兴奋地想象着探月过程.

从小失明的李桂芝每周六都会早早来到“心目”,习惯性地坐在第三排.她手里总拿着一个mp3,把大伟讲电影的过程录下来,回去后再反复欣赏.“我最喜欢《泰坦尼克号》,之前是自己在家听电视里放,因为看不见画面,很多情节听不大明白.”这位优雅的女士说,在这里,她好像真的看见了那么大的一艘船和那么美的爱情故事!

以前,李桂芝常常一个人在家,一待就是一天也不说话,陪伴她的只有一台小收音机.自从和“心目”老板娘郑晓洁成为闺密后,她就像变了个人.“现在大家都说我爱打扮了,性格活泼开朗了,与人接触也淑女多了.”她说,这家影院,把她带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心像开满花的树

为了维持盲人影院的运转,郑晓洁夫妇卖房卖车,用光了半生积蓄,如今一家三口挤在亲戚的房子里.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为钱发愁.”性格爽快的郑晓吉,毫不遮掩经济的窘迫,最苦的时候,夫妻俩住在办公室帘子后面几平米的狭小空间里,伙食是顿顿白菜炖豆腐,有员工从家里带来一块肉,那就是丰盛的大餐了.他们夫妇甚至挪用了多年前为儿子存下读大学的教育基金,以致考上大学的儿子无法入学,最终选择了自考.


面对困境,他们也曾经想放弃.很快,他们低落的情绪,被敏感的盲人朋友发现,一位盲人的母亲把仅有的4万元存款拿给他们交房租.其他盲人朋友,也你5块我10块地进行捐助,经济特别困难的甚至给他们送来了自家蒸的馒头.

“红丹丹”和郑晓洁的工作,大受盲人朋友的欢迎,有时却无法得到社会和家庭的理解.为了支持机构的运作,郑晓洁前往一些企业募款时,会被怀疑利用残疾人赚钱;因为背了不少债务,以至于朋友一看是郑晓洁的,就以为是借钱而不敢接,甚至连母亲都骂她是败家子.

郑晓洁的信念是:“只要饿不死,我就会一直干下去.”令他们夫妻欣慰的是,一些爱心人士听说他们的故事后,主动跑来做义工,如今“红丹丹”有8个固定工作人员,注册志愿者1000多人.2009年国际盲人节,他们带着盲人朋友爬上长城,又在解放军歌剧院给大批盲人朋友讲电影.郑晓洁的母亲通过电视节目,了解了女儿所做的一切,第二天一早就在里哭着对女儿说:“一辈子能做成这么一件事,值了!”

“一个星期讲一次,太少了!一次最多容纳三四十人,也太少了!”尽管郑晓洁一直对记者这样念叨,其实他们夫妻俩已经做得太多.除了每周六现场讲电影,他们还每周一次通过电台播放广播节目《心目影院》,听众已经超过75万人.

曾经有媒体将“心目影院”当做好人好事报道,他们夫妇马上打过去要求纠正,并再三申明,自己并不是做好事,而是尽一个社会人的义务,心目影院也不是一个创意,而是满足弱势群体对其基本权利的需求.对郑晓洁夫妇来说,如今的最大困难不是资金问题,而是社会观念的改变,社会应该满足弱势群体比普通人所需要的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除心目影院外,郑晓洁和丈夫还负责着一个图书馆项目,专为盲人朋友制作有声读物.曾鑫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她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担任志愿者的情景:几个人去山东临沂给盲人开展公民意识培训,告诉他们国家为盲人提供的优惠政策,许多人第一次知道自己坐公交车是免票的.“每个志愿者发言之后,盲人听众们都会特别热烈地鼓掌,像小孩过节一样快乐.那样的掌声,让我的内心充满喜悦和震撼.”

直到采访结束,郑晓洁才无意间透露,曾鑫患有先天黑盲的眼病,视力只有0.1,在昏暗的光线下无法看清东西,且病情还在不断恶化,医学对此束手无策.可是在冬日的阳光下,女孩的眼睛清澈如水,她自信大方的样子看不出一点疾病的影子.曾鑫说,自己最喜欢的歌词是:“越单纯,越幸福,心像开满花的树.”

去年春节前,郑晓洁的盲人弟子还在电影频道《爱秀电影》中秀了一把绝活:帅气的小伙子模仿李小龙的招牌动作和迈克·杰克逊的太空步;电影《甲方乙方》里的经典片断也被他们表演得淋漓尽致;把《手机》、《非诚勿扰》里的经典片段模仿得惟妙惟肖等

心目影院还有自己的合唱团,成员不是年轻女生而由中老年组成.她们有高、中、低三个声部,因为喜欢唱歌,又喜欢看电影,所以她们最爱唱的是电影歌曲.盲人合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很多盲人唱歌都紧咬牙齿,口型难看,发音不准,光是训练口型,两位从英国来的志愿者就教了一年.合唱团最终为观众奉献了一首首美妙的歌曲,路透社和BBC等媒体专门作了报道,郑晓洁夫妇的故事也因之传遍了英、美、法等许多国家.

到2012年10月,心目影院已经被成功地复制到天津、深圳、成都、太原、大连、石家庄等城市,郑晓洁和大伟的心愿是,在中国每个城市都为盲人建一个“心灵桃花源”!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