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提纲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87 浏览:117691

论文摘 要 :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危机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在国内(略)和论述中,很多人都提到了金融危机是信用危机&rdquo,的观点,但是人们对于金融危机&rdquo,和信用危机&rdquo,二者的关系仅仅是给予了简单的肯定,并未给出详细的理论探讨和说明.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金融危机就是信用危机信用危机又是如何发生的金融危机与其中的信用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略)金融危机治理中,应该如何利用信用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危机现有马克思范式的危机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略)能对此给出很好的解答. 问题的根源在于已有理论对信用和信用机制认识的不足.西方经济学的信用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制度分析、交易成本和博弈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他们的信用研究(一) 信用膨胀的界定 第95-96页(二) 信用膨胀的生成 第96-97页(三) 信用膨胀的影响 第97-100页第2节 金融危机爆发的触发环节: 信用收缩与信用紧缩 第100-116页·,信用收缩 第100-113页(一) 信用收缩的界定 第100-101页(二) 信用收缩的必然性 第101-102页(三) 信用收缩的类型 第102-113页·,信用紧缩 第113-116页(一) 信用紧缩的界定 第113-114页(二) 信用紧缩的生成 第114-115页(三) 信用紧缩的影响 第115-116页第3节 金融危机的爆发:信用膨胀后的信用紧缩 第116-121页·,信用紧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第116-118页·,金融危机爆发的四个阶段:金融危机爆发模型 第118-119页·,信用膨胀与信用紧缩的重要性 第119-121页·,金融危机爆发中的信用矛盾 第121页第4节 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机制的当代特点及案例考察 第121-140页·,当代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机制的新特点 第122-124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信用机制 第124-130页(一) 第一阶段: 从信用扩张到信用膨胀 第124-126页(二) 第二阶段: 从信用膨胀到信用收缩 第126-127页(三) 第三阶段: 从信用收缩到信用紧缩 第127-128页(四) 第四阶段: 金融危机爆发 第128-129页(五) 关于国际投机问题的说明 第129-130页·,美国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 第130-140页(一) 第一阶段: 从信用扩张到信用膨胀 第131-134页(二) 第二阶段: 从信用膨胀到信用收缩 第134-136页(三) 第三阶段: 从信用收缩到信用紧缩 第136-138页(四) 第四阶段: 金融危机爆发 第138-140页第3章 当代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机制 第140-189页第1节 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属性和类型 第140-153页·,金融危机传染的界定 第140-141页·,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属性:信用紧缩传染 第141-144页·,信用紧缩传染的普遍性 第144-145页·,信用紧缩传染的类型 第145-153页(一) 以自然的信用收缩传染为主要基础的信用紧缩传染 第146-149页(二) 以人为的信用收缩传染为主要基础的信用紧缩传染 第149-153页第2节 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路径 第153-159页·,信用的主体双向性传染 第153-154页·,信用的关系性传染 第154-156页·,信用的心欲性传染 第156-158页·,信用的信息性传染 第158-159页第3节 金融危机信用紧缩传染的当代特征 第159-172页·,信用紧缩传染的关系渠道更加紧密和复杂 第159-163页·,信用紧缩传染主体多元化 第163-167页·,信用紧缩传染的速度加快 第167-170页·,信用紧缩传染的工具创新 第170-172页第4节 金融危机传染的案例考察 第172-189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考察 第173-179页(一) 亚洲金融危机传染过程概述 第173-174页(二) 亚洲金融危机传染中的信用机制 第174-179页·,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传染的信用考察 第179-189页(一) 世界金融危机传染过程概述 第179-184页(二) 世界金融危机传染中的信用机制 第184-189页第4章 当代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机制及其效应 第189-241页第1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逻辑 第189-198页·,金融危机消退的界定 第189-191页·,金融危机消退的基本逻辑 第191-193页·,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过程 第193-196页(一) 信用关系的重建 第193-195页(二) 信用信任的恢复 第195-196页·,金融危机消退的内在逻辑:矛盾的视角 第196-198页第2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路径 第198-211页·,信用主体的退出 第198-203页(一) 作为个人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第198-199页(二) 作为企业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第199-200页(三) 作为金融机构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第200-202页(四) 作为政府的信用主体的退出 第202-203页·,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第203-207页(一) 作为个人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第203-204页(二) 作为企业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第204-205页(三) 作为金融机构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第205-206页(四) 作为政府的信用主体的自我修复 第206-207页·,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第207-211页

(一) 对个人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第208页(二) 对企业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第208-209页(三) 对金融机构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第209-210页(四) 对政府信用主体的外部救援 第210-211页第3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效应 第211-226页·,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体系重构效应 第212-213页(一) 信用体系重构效应的界定 第212页(二) 金融危机导致信用体系重构的机理 第212-213页·,金融危机消退的财富转移效应 第213-217页(一) 财富转移效应的界定 第213-214页(二) 金融危机消退导致财富转移的机理 第214-217页·,金融危机消退的",财富蒸发",效应 第217-221页(一) ",财富蒸发",效应的界定 第217-218页(二) 金融危机消退导致",财富蒸发",的机理 第218-221页·,金融危机消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第221-226页(一) 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界定 第221-222页(二) 金融危机消退导致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机理 第222-226页第4节 金融危机消退的当代特点及案例考察 第226-241页·,当代金融危机消退的新特点 第226-228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考察 第228-234页(一) 亚洲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路径 第229-230页(二) 亚洲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效应 第230-234页·,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考察 第234-241页(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路径 第234-237页(二)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消退的信用效应 第237-241页第5章 金融危机治理:以信用机制为基础 第241-278页第1节 金融危机治理的方法论及信用机制原理 第241-255页·,金融危机治理的方法论思考 第241-248页(一) ",治标",与",治本", 第241-242页(二) 金融危机",治本",的层次性 第242-248页·,金融危机治理的信用机制原理 第248-255页(一) 金融危机治理的基本思路:信用机制的启示 第248-251页(二) 金融危机治理的基本原则:熨平信用波动 第251-252页(三) 金融危机治理的信用基础:信用的本性 第252-255页第2节 金融危机治理的信用策略 第255-272页·,金融危机预防的信用策略 第255-262页(一) 信用扩张机制改造 第256-257页(二) 加强信用监管 第257-259页(三) 信用膨胀的抑制 第259-262页·,金融危机应对的信用策略 第262-269页(一) 个体的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第262-264页(二) 企业的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第264-265页(三) 金融机构的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第265-266页(四) 金融危机应对的国家策略 第266-269页·,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跨国治理 第269-272页第3节 当代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策略 第272-278页·,金融危机问题的中国特殊性 第273页·,金融危机预防的中国策略 第273-276页·,世界金融危机应对的中国策略 第276-278页参考文献 第278-296页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第296-299页致谢 第299-3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