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53 浏览:31206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避免的一种交际方式.国际上跨文化交际早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外语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习者获取一个表达思想的新的工具,使其做到恰当有效的交际.

【关 键 词 】跨文化交际历史 内容 外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历史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起源

跨文化交际研究最早可追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二战后,美国政府发现本国派出的外交官员不仅外语基础差,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也不太了解,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在此背景下,美国国会于1946年通过了外国事务法案成立了外交学院,美国最好的语言学家和文化学家受邀定期为外交官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语言学家Gee L. Trager 和文化学家 Edward T. Hall 被公认为其中举足轻重的两位人物.Trager对于语言培训方法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观点独到,论述精辟.Hall 最早提出了“跨文化交际”一词,被公认为跨文化交际之父.他的经典之作The Silent Language (1959)被看做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

60年代起,跨文化交际学这门课程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开设.60年代中期,在匹茨堡大学的一批学者组织了研讨会,组成了一个研究中心,Did Hoopes主编并出版了《跨文化交际学读本》.在当时论著缺乏的情况下,这本书在教学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70年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协会正式承认跨文化交际学这一领域,并在协会下而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分支,言语传播协会在协会下也成立了跨国与跨文化交际委员会,并确定1970年为“跨文化与跨国言语研究交际年”.1983年Gudykunst的Interculture munication theory:Current perspectives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从此,以Gudykunst 及TingToomey为首的一批跨文化研究学者开始了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研究.目前,跨文化交际已经形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科学体系,在美国有约130多所大学已开设了跨文化交际学这门课程.跨文化交际涉及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民族学、大众传媒学、美学、宗教学等许多领域,并成为其研究方向之一.相关论文与专著层出不穷,充分显示了跨文化交际学作为新兴学科的勃勃生机及适应时怎么发表展需要的本质特点.


二、跨文化研究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包括:基本概念研究、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交际过程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基本概念研究主要包括:文化和交际、跨文化交际、文化身份、民族主义思想和民族相对论思想、成见、交际风格、文化调试七个方面的研究.

文化比较研究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这类研究主要包括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多元时间-单元时间文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强不确定回避-若不确定回避文化等.

任何形式的交际都是一个讯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影响跨文化交际讯息编码和解码过程的因素及复杂程度远远多于或高于一般同族文化内部的交际.感知和归因、语言和非言语交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交际,包括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过程.

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外语教学可以被当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以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历程为例,80 年代中期,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制定了统一教学大纲,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都对英语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里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倡导“To know,to do and to be”.我们的外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

四、小结

跨文化研究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作为时怎么发表展的产物,作为跨学科的典范,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等起到推动和稳定作用,对于个人的生活体验及世界观的改造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很多其他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尤其是外语教学者的工作提供了启示.

【参考文献】

[1]Guo-Ming Chen, Willian J. Starosta. 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