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强国梦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05 浏览:19377

“在电影世界里,我们的潜意识得以自由驰骋,我们的意志可以获得满足等它比人生简单,比人生理想,它的魅力也在于此,它是很舒服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喜欢电影,或花钱写票关到一间黑屋子里去跟一群人看电影的原因.”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如是说道.对观众来说,电影也许只是日常生活中最寻常的消遣娱乐,然而,从产业发展和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它显然被寄托了多重的意涵.如今,中国已成为一个电影大国,正迈向电影强国的道路上.电影强国梦,更是文化强国梦.

实至名归的电影大国

总算传来令人扬眉吐气的好消息.一直以来好莱坞大片的强势之态,在2013年被国产片的风头盖过.据国家新闻出版电影局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内地上映电影305部,全国总票房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其中60部电影票房过亿,国产片占33部.去年总票房中,国产片收入127.67亿元,同比增长54.32%,占比58.65%;进口片票房90.02亿元,同比增长2.30%,占比41.35%.国产片在2013年一举扭转了引进片在2012年占总票房的51.54%的局势,重新赢得市场的主动权.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产值在全球仅次于年产109亿美元的北美地区.要知道,仅仅10年前,2003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不过也就11亿元而已,而到了2013年就增长了近20倍.这确实是一个可喜可贺的进步.

业内人士普遍认可,2001年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一个拐点.2001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年12月18日,当时的国家和联合颁发《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明确提出院线制将成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主要机制.即发行公司和制片单位直接向院线公司供片,而在此之前,中国电影的发行采用的是行政式区域计划供片模式.2002年2月1日,《电影管理条例》实施,对制片管理的规定更有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一些符合条件的民营机构具有了独立拍摄电影的资格,开始实行单片许可证制度.2003年下半年,按照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当时的国家相继推出了《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1月8日颁布)和一系列促进电影改革的政策措施,确立电影改革的核心是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大力推进电影由事业主导型向产业主导型转变.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又颁发《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十多年来,除了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政策和措施之外,中国电影市场和消费群体也经历了不小的变化和发展.1994年,美国大片开始以分账发行的方式被引进,《亡命天涯》《真实的谎言》《狮子王》等好莱坞电影吸引并震撼了当时的中国观众.然而,对中国本土电影而言,好莱坞大片就是“狼来了”似的威胁,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被人挣走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境外电影的引进更像是一条“鲶鱼”,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育和成熟,而中国观众也正是从那时起开始逐渐养成文化消费的习惯,“为好电影写单”成为日常娱乐生活所需.时至今日,在好莱坞大片中浸染多年的中国观众,审美和口味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对好莱坞文化的全盘接受到有所选择,电影消费市场进入细分的阶段.“土豪式”的商业大片不见得就是卖座利器,这从2013年几部中等成本电影《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成功逆袭就可见一斑,品质精良的中小成本电影开始迎来自己的春天.

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电影强国梦”而努力

关于电影产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一直以来都颇有争议.早些年,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创造的产值还不如一家媒体集团或者洗脚业的论调时有耳闻.而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用数字说话”,其红火的现象也并非虚言,今天人们更倾向于视中国电影为高速发展中的“朝阳产业”,中国电影人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创新,希望从本土的历史语境和消费市场中,寻找到可与外来大片抗衡的根基和杀手锏.

中国文化体制的改革和电影市场的崛起,刺激了电影投资、生产、制作、发行和放映等各个环节的变革,一大批电影企业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站立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从事电影相关业务的企业已达上千多家,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华谊兄弟、光线影业、小马奔腾、乐视影业、博纳影业、星美影业、万达影业等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而民营电影企业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进程也是民营电影企业崛起和发展的历程,民营电影企业的发展和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形成了相互推进的关系.目前在影院上映的国产片中,绝大多数都有民营电影企业参与,民营电影企业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贡献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数字进行估算.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直接关系到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命运.尤其在制片和发行领域,民营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中坚力量.” 就拿2013年国产片的优异表现来看,全年的票房冠军《西游·降魔篇》在2月上映,累积收入票房12.46亿元,收入要比内地年度亚军《钢铁侠3》7.5亿元的票房多出近5亿元.此外,《北京遇上西雅图》(5.2亿元)、《致青春》(7.1亿元)、《中国合伙人》(5.3亿元)等国产片的强势爆发,最终成就了全年国产片的高票房佳绩.而在银幕数方面,2013年全年全国新增银幕5077块,截至年底,总银幕数已达18195块.近60部进口片票房同比增长2.30%,在市场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增幅微小的进口片票房表现,可算“退步”.在院线投资和经营领域,早在2012年5月万达院线就收购了全球第二大院线——美国AMC院线,迅速跻身当今世界第一大院线.此外,上海联和、中影星美、广东大地、深圳中影南方新干线、广州金逸珠江、北京新影联、浙江时代、浙江横店、中影数字等,也位居全国十大院线之列.


在和好莱坞大片多年的激烈混战中,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也逐渐杀出一条血路.2002年张艺谋打造的首部国产大片《英雄》一举拿下2.5亿元,这个当年的天文数字今天看来已经不足为奇了,此后《十面埋伏》《无极》《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走的都是大片的路子.除了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老牌”导演,其他新生代的导演比如宁浩、陆川、贾樟柯、徐静蕾、赵薇等也崭露头角,探索了不同的类型片,并树立了个人品牌.而《疯狂的石头》《杜拉拉升职记》《人在囧途》《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中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受到观众的欢迎,也标志着中国电影由“大片独大”转向“多种类型片并存”的健康局面.

如果只用经济、产值、票房等“物质”指标来衡量电影,它的体量和其他产业相比,确实没什么好夸耀的.然而,电影的意义早已超出电影本身,它是文化的载体,它输出文化价值观,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之一,否则世界各国也不会把好莱坞大片视为美国主流价值观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化身.而中国电影业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中,除了要证明自身的产业价值,更是在努力弘扬文化价值,唯有实现这两重价值,“中国电影强国梦”才不是一句空话、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