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七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95 浏览:10657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而萌芽,在课堂教学中许多的课堂检测象也应运而生,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的反思我们的教学,只有不断的深思和推敲才能带给学生一片美丽的数学天空.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适应能力,有些问题应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予以重视.

一、做好中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平稳过渡

学习数学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应当是获得适应中学数学学习的能力,以缩短小学学习向中学学习的过渡期.

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容易出错易容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体现在学生学法的衔接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法的衔接上;不仅体现在初中与小学的衔接上,也体现在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上.如何引导他们尽快熟悉初中教法,增强自学与自制能力,顺利渡过衔接关,要认真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切实加强中小学之间的数学教研,为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让我们成为帮助学生平稳过渡的良师益友.

二、教学中注重几何兴趣的培养,强化几何基本技能训练

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理论几何.作为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于是在学习正课之前,首先上两节预备课,主要谈几何的作用,从古希腊的测地术到今日的高楼大厦,从工农业生产到日常生活,到处都可以看到几何踪影,到处都可以看到数学家的功绩,几何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更是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新起点,然后介绍几何的发展史,提出一些有趣的几何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动思维,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有时课堂上要讲析比较复杂的证明题,要分析、画图、证明时间紧,这时可着重引导学生口述分析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也就是用几何语言表达应该书写的全过程.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几何技能得到强化训练.

三、为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和总结能力,教学中应重视变式教学

能从一组存在某种共同本质特征的不同数学对象中寻求或发现这些本质特征,是学习数学中有关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技能.让七年级学生初步掌握这一技能,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掌握这一技能的指导思想是化归思想,而实现这一思想的方法有很多,其式教学方法是常用的方法.所谓变式教学,就是通过不同角度、侧面、情形和背景,从多个方面变更所提供数学对象素材或数学问题呈现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其本质特征保持不变的教学形式.该教学方式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变化中概括出本质特征,因此它对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归纳和总结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应在教学实践中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对于七年级学生,开始施行变式教学时应注意“变”的程度不宜过大.概括本质特征也应注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例如,给七年级学生讲授科学记数法,可通过难易程度不同的例子让他们自己来概括其中的本质特征.

数学学习是个整体,七年级数学是个关键,它不仅延续小学数学而且铺垫年级数学.为此将七年级数学基础夯实,学生思维训练灵活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作为教师只有做好以上几点才是为新课改添上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