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959 浏览:94555

摘 要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并且更多地为广大教师所推崇和使用.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预成式教学而言的,和预成式教学的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习的自主构建,更加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会根据课堂师生、学生间互动的具体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过程.显而易见,学生会更喜欢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并且可以预见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比传统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成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课教学的参与性,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

关 键 词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实施策略

生成性教学相对预成式教学而言是动态的教学,是教学方式和过程更加互动和灵活的教学,但这并不是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不用做任何准备和预设,任由师生间、学生间随意讨论、随意互动,相反生成性教学需要教师更充分、更严谨地进行实施策略的准备.本文拟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相关的讨论和介绍.

一、生成的前奏:精心做好预设

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哪一种教学都要做好预设.对于生成性教学,更多地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创建,教学的重点不再是教师的教,而变成了学生的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生成性教学展开之前的预设要特别针对学生的“学”做好预设.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经验不尽相同,教师要做的课前准备也要区分对待,准备充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考虑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习惯,并且要针对教学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偶发情况做好预计和对策.

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章节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定程度的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对线粒体的结构功能等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对高中学生的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有所预计.

除了要关注和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特点,做到精益求精,引导学生在开放的、动态的生成性教学中完成学习.

二、生成的伴奏:创设教学的情境

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成性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定相应的情境,通过这种对情境的想象或者回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这种情境之中成为教学的参与者,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所了解,通过创设简单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

在《生长素的发现》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回忆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的现象和经历.一些简单地设问,诸如:平时在家中的阳台上养的植物有没有注意到是向光一侧长得茂盛还是背光一侧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向光性的现象?向日葵为什么总会朝向太阳所在的方向?当学生们对这些问题产生共鸣和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再将其中的引导生长素生理作用有关知识加以生成教学,这样会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形象,更加深刻.

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可以从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联系和分析的能力,让学生所学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加形象、更加生活化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三、生成的变奏:制造教学“冲突”

在生成性教学中,制造教学“冲突”是不可或缺的,要在适当的时机抛出一些有选择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当然这里在冲突的目标选择上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的目标定位,保证冲突的可辨性和可生成性足够强,并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能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除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点化矛盾的方式,并不是把冲突选出来,学生就会自发地去参与到讨论和争辩中,这里需要教师的巧妙点拨,突出冲突的矛盾,帮助学生的思维发散起来,把讨论的气氛活跃起来.

在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可供讨论和争辩的话题.诸如为什么S型菌会死而复生?DNA在细胞核中,蛋白质的合成确实在细胞质的核糖体里,那DNA是怎么样做到遥控蛋白质的合成的呢?一系列的设问,会让学生去参与、去思考、去讨论,在教学中,让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教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生成的遐想:预留教学的空间

学生才是生成性教学的主体,教师更多地承担的角色是指导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遐想、深思,让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生成.归根结底这种教学方式是要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因噎废食,“消化不良”.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同时也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讨论和消化的空间和时间.授课结束并不等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要让学生真正彻底地掌握知识,这才是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任务结束后,给学生预留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地提出关于课堂内容中他们的疑惑和感兴趣的内容.这些问题的解决会帮助他们增强记忆和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基因遗传的教学中,除了书本上的和教师预设的一些和遗传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生活中、身边的遗传基因的例子,自己去讨论分析其中的原因.

五、生成的升华:及时引导总结

任何的教学形式,归纳总结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发散,教师则要及时地对所教所学的内容加以整理和总结.尤其在生成性教学中,由于学生参与到了教学中,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在一节课中,往往会有很多的感触和情感,并且有些时候,学生无法去预料生成教学的结果是什么.这时就需要教师从旁指导,深入总结,促使学生们把在讨论中、在学习中所感受到的和感触到的内容升华为知识,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一步的生成,以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在《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对自己身边生活、周围所见的例子的想象和讨论,很容易记住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此时教师要善于总结和纠正,在只有RNA没有DNA的生物中,RNA才是遗传物质,所以核酸才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只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样的总结和归纳对生成性的教学的教授内容是一次很好的补充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