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走进学生的心灵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654 浏览:119141

面对学生的自私行为,一个老师疾言厉色历数自私的危害,明言谁再自私就惩罚谁.对此,学生无动于衷,一如既往.

而另一个老师则是语重心长地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原因.他说:“我提灯笼照路,为别人,更是为自己.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讲完故事,全班同学鸦雀无声,若有所思.后来自私的现象真地减少了.

第一位老师采用的是“说教”方式,道理正确,但未能真正触动学生内心,难以促使其行为改变.

第二位老师采用的是“教育叙事”,通过叙事的经历来让学生来反思,可以将德育道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情感融合和心灵体验,远比单纯的说理和粗暴的教化更容易为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学生所接受.

笔者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将“教育叙事”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在学校创设了一种“常态班会课课型”.它的基本教学流程由四个教育环节组成,即:学生总结、教师评价、故事(案例)讲述和教师引导.

“教育叙事”是从学生总结的情况中当堂确立一个教育点,随即选择针对性强的、鲜活的故事(案例)进行讲述.当生动的故事从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娓娓道来,学生被吸引,放松防备,放下戒备,不抵触,不反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适时将故事情节中的他人经验与主体联系起来,有效地组织起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促使其理解、想象、感动、体悟.即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联系实际动其心”.

比如,在一堂常态班会课上,有这样一个个片段—

生1:我想表扬××,今天教室里的饮水机没水了,他主动搬了一桶水.(鼓掌)

生2:我表扬我和×××三个人,昨天晚自习前,孙老师还没有来,我们就主动把摘抄本批改了,还按“特优、优、良、改正”四个等级分了类!(众鼓掌)

生3:昨天教室里日光灯坏了一个,××到英语老师那里问了电工房,打叫工人叔叔来修,已经修好了,他是好样的.

师:今天的总结让我感觉到惊喜,不仅今天,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同学都在主动做事,创造性地做事.我得奖励你们一个故事(生欢呼):

黎锦熙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在湖南办报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抄写员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进行仔细地检查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他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第三个抄写员也仔细地检查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符的则随手扔掉.后来,这个人成为了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就是.

三个抄写员,不同的做事风格,不同的命运.可见,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主动、创造性地做事”.

这节班会课以后,主动做事的学生越来越多,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效果尤为突出.像开展“爱心义卖、冬季运动会”等较大型的活动,孩子们都可以自己搞定.

“常态班会课”中的“教育叙事”可以备课又无法备课.可以备课是指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近期状况,准备故事案例.无法备课是指每一堂课学生的总结内容是无法预知的,班主任必须要不断地积累教育智慧,及时选择恰当的故事案例进行有效的“教育叙事”.

“常态班会课”里的“教育叙事”有四点值得注意:一是选择的“教育叙事”必须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呈现的某些表现作为“教育点”展开,实效性才强;二是要选用鲜活的、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案例)进行“教育叙事”,才能吸引学生;三是故事讲述要声情并茂,要有主题聚焦,或设问启发,或设悬吸引,或提示换位推测,或鼓励质疑发问;四是“故事”呈现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主要有文本、图片、照片、视频、口述生活中案例等几种形式,它们各有优势,可以组合使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说:“在教授修身之法,不可徒令生徒依书诵习,亦不可但由教员依书讲解,应就实际上之种种方面,以阐发其旨趣:或采历史故实,或就近来时事,旁征曲引,以启发学生之心意.”

可见,多年前我们的先贤就已经认识到:教育不能依靠命令服从,不能依靠背诵条款,不能依靠教师的依书讲解.教育需要从学生实际和情感需求出发,搜集历史故事,捕捉身边案例,采集时事新闻,将古老的道理,用新鲜的吸引人的方式讲述,用怡情感动心扉的形式引导.

(作者单位: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杨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