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思想形成的理品格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16 浏览:107170

[摘 要] “上山”思想的形成,根基于同志对中国农村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于大革命失败到引兵井冈山时期,体现了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和注重调查研究的品格.

[关 键 词 ]“上山”思想 理论创新 品格

在革命时期,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主义革命新道路.在新道路的开辟过程中,“上山”思想的提出和付诸实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的品格.

一、对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奠定“上山思想”的根基

中国是农民的社会,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把广大农民发动起来,否则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成功,这有辛亥革命的前车之鉴.在《湖南农动考察报告》中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时,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这个总结是符合历史实际并且是极为深刻的.说辛亥革命没有一个大的农村变动,实质上就是说在农村并没有发生真正的革命.除了地方政权形式上的变换之外,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秩序都原封未动.正如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说,“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等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很显然,这场革命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农民阶级的命运没有丝毫的改变.这并不是说辛亥革命的现代化主张对农村没有任何影响,更不是说在农村不存在革命的形势和农民没有革命的要求,而是说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及其革命党人,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有认识到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实际上他们也不可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所以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

通过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深知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他自觉地积极地做好农村和农民工作.1925年8月,他在家乡帮助组织农会,发展会员,创建韶山支部;1926年1月1日,他发表《中国农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一文.对农村阶级进行了详细的科学分析,并指出了他们对革命的态度;1926年3月,在任农动讲习所所长期间,他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第二年初,又对湖南农动进行了32天的考察,写出《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对农动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宣传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对农村斗争的深切了解,对农动的高度重视,是“上山”思想的根基.


二、对失败后国内形势的正确认识和科学预见促使“上山思想”的形成

1927年4月12日,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员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革命处在十分危急的关头,人的处境相当险恶.对当时的情况,鲁迅先生有个描述,他说:“在‘清光’以后的党国里(这个清光是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对人的屠杀),讲共产主义是算犯大罪的,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当时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很弱小,要在中心城市同强大的反动军队相抗衡,显然是不可能的.正如1938年5月4日在抗日军政大学一次讲演中说:“为什么我们上井冈山呢?因为下面住不得,所以才上山去,他说,我们已经举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这旗帜不准我们在城里插,就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在城市无法生存,被“逼上梁山”的情况下,的“上山”思想逐步酝酿和形成.1927年6月中旬,他在武汉召集“马日事变”中从湖南出来的同志开会,号召大家回到原来的岗位,“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杆子保卫革命”.1927年7月4日,在政治局常委举行扩大会议上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上山” 思想,认为“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并预料“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认为只有“上山”才能保存实力,才有办法和希望.1927年8月7日,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七八会议),在会上的“上山”思想又一次深化,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将“上山”与夺取政权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了“上山”思想的内涵.1927年10月,率秋收起义部队“上山”,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变,使“上山”从思想走向实践,从此,古老沉闷的中国大地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壮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大话剧.

三、“上山”思想形成的理论品格

“上山”思想在马列文本中是找不到的,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缔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列宁,都没有“上山”的思想,在革命道路的问题上,一般都是主张先攻打大城市,在城市取得胜利,再带动农村,最后取得全国胜利,当时苏俄就是这样取得胜利的.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上山”思想,充分表现了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品格.

第一,善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品格.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但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大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这样一个大国里,革命道路应该如何走?在马克思主义著作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城市,并和国民党合作推进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大革命遭到失败,大批人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中国人奋起反击,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秋收起义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这些武装起义,仍然是照搬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模式.发动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最初也是以夺取湖南省会长沙为主要目标.但从来都没有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而是积极寻找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途径,而“上山”思想就是其中代表.的“上山”思想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大革命失败前夕.1927年初,他在考察湖南农动时提出了建立农民武装的主张,大革命后期,面对阶级斗争激化的形势,又开始提出类似后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27年7月4日,明确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同年8月9日,在临时政治局会议上讨论组织革命武装问题时,他说:“等要在湖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针对有人不同意他的意见,觉得革命革到山上做“山大王”去了的看法,说:“我们这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上山”实行战略转变,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革命的有效的形式,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地分析了旧中国的国情、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的结果,是“上山”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品格.“上山”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是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果.首先,以为代表的中国人,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吸取了中国历代农民领袖和“山大王”的经验,大胆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和主张.其次,正确地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他认为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有三点:一是我们同国民党合作问题上没有去争领导权.当时党的领导人陈独秀认为当时的革命应该先由资产阶级来领导,等到资产阶级胜利后,无产阶级再来发动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这就是所谓二次革命论,因此,他自动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直接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二是忽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陈独秀领导的党害怕农动,限制农动,这是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践“上山”思想,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正确发动农民的尝试.三是不注重武装斗争.我们党是幼年党还不懂得自己直接掌握武装的重要,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之一.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实践“上山”思想,探索出了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行“工农武器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开展游击斗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第三,注意调查研究的品格.重视社会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从“上山”思想的形成到中国主义革命新道路的开辟,都离不开他全面的、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在对中国国情的大量调查研究和分析基础上,酝酿和形成了“上山”思想,为了使“上山”思想付诸实践,寻找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对湘赣边界各县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对农民问题、土地问题、当地的经济生活问题和农村军事化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先后完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使新主义革命新道路理论逐步达到成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第四,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而坚强斗争的品格.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都是困难的,创新者除了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广阔的胸襟以外,还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革命失败后全国一片白色恐怖,人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当时我们党的队伍中有一些人经不起考验,有的消极悲观,退出;有的出卖党、出卖同志,成了可耻的叛徒.但是,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人是经得起考验的.正如夏明翰所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确实是这样.不少人在这样的时刻,勇敢地加入了中国.在这种情况下,的表现尤其突出,他的理想信念没有丝毫的动摇,坚决为工农大众的利益而忘我奋斗,积极寻找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他认为尽管大革命失败了,但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势力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一个也没有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一定会兴起.因此,坚持上山做“土匪”的工作,组织工农革命军,拿起武器,搞工农武装割据,表现了人为实现理想信念,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崇高品格.○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