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227 浏览:34254

摘 要:本文从“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及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出发,树立教学改革思想,通过详细分析应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操作步骤及应遵循的原则,强调了“问题导学法”是实现中学生物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问题导学法 探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55-01

1.“问题导学法”预期解决的问题

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构建“问题导学法”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建立“设置问题―― 自主探究―― 引导点拨―― 提问检测―― 归纳总结”的教学程序.通过合理科学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探究进行引导并加以适当的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问题导学法”的概念

“问题导学法”又称“设问教学法”,就是通过展示问题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创新提问等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其实质是在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内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以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3.“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3.1 设置问题

(1)前置诊断,导入新课型.上课开始,教师采用提问或小练习等形式组织学生有重点地对新课密切相关的旧知识进行测评.一方面发现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让学生将新旧知识串联,激活原有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2)预习导学,自主学习型.引入新课后,教师可以发放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案中,可将学习内容以探究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针对性的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还会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层层推进.

在学案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一是对单个知识点的设问,使学生能直观有效,透彻全面解决问题;二是针对课时知识结构进行多点综合设疑,培养学生归纳综合,推理论证的能力;三是针对课时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的重点联系进行贯穿设疑,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变化”一节教学中,先设置最基础问题“在自然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前提是什么”,让学生从“J”型曲线的模型转入“S”型曲线模型;然后深入设置问题“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如何描述?”让学生总结出“S”型曲线模型的特点;最后,将此处内容与知识体系加以贯穿“什么是环境容纳量(K值)?K值是固定不变的么?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么?”这样让学生站在整个人生态系统的体系上去考虑问题,发散思维.

3.2 自主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教师预先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系列把学生引向“探索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学案中的问题,给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自主探究”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3.3 引导点拨

这一阶段与过程2是无法分割的,强调教师“导”的作用.在过程2中,教师就要对接下来的“引导点拨”做准备.通过巡视,个别问题个别辅导,收集具有倾向性的问题,为“集中点拨”做准备.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进入展示阶段.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对的予以肯定,错的或不完整的,予以更正或补充.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尽量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引导学生把课堂内容串联起来,寻找内在的规律,掌握重点难点,真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4 提问检测

经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点拨后,学生获得了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尚未形成技能,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达标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针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补救措施,求得全面的达标.设计达标训练题应注意以下几点:训练题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注重知识点的迁移运用.练习结束后学生互相检查,互相评价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收集信息进行总结.


3.5 问题解决

在以上环节结束后,教师应通过学生汇报,教师讲评,图表汇总等方式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当堂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4.“问题导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4.1 教学目的性原则

在设置问题组织教学前,教师要明确教材内容的学习目标,确定重点及难点知识.

4.2 探索诱发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增强求知欲.

4.3 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问题的难度、问题的提出方式等必须适应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

4.4 分层施教原则

采用分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展示问题中,设计有难易梯度的问题,对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和指导,以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5 及时反馈原则

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意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并从反馈信息中吸取经验教训,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再提炼、再加工,从而不断激发创新性,发挥最佳教学效果.

5.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导学法课堂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导学案编写质量与课堂调控能力的高低.课堂中要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要及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盲目批评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问题导学法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能力的训练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实现中学生物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