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升自己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13 浏览:12009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人提出的教学目标和我们今天力求实现的三维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传道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授业是教给学生知识与能力;解惑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21世纪,《语文课程新标准》的实施,教材的全新改版,给教师们带来全新的挑战,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十年,教案十年都不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们就不能只满足自己是“一桶水”,而要成为“一眼活的泉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钻研教材,加强交流,总结反思,终身学习.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未免有些班门弄斧,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钻研教材

我们现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整合性加强,符合《语文课程标准》“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思想,教材分单元编写,每个单元的课文、“导语”到“语文园地”都围绕一定的专题;主题体现时代意识,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导学特色明显,易于学生接受;体现开放融合,注重延伸渗透.新教材所选课文内容丰富,涵盖深广,或文质兼美,或借景抒情,或饱含真谛等这样的教材怎能不吸引我们静下心来反复研读?于永正老师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当我们认真研读教材时,你会发现每一遍都有新感受,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书常读常新.”不知不觉中,你品读课文能力提高了;教学“题眼”或文眼抓准了;教学重、难点突出了,等于是,你惊喜地发现,自己能抛开教案书,独自备课了.例如:我在上三年级语文《七颗》时,当我反复研读文本后,我觉得可以抛开教参,利用今年广西地区大旱,上网查询了一些旱情照片(土地、植物、动物、人们),制成课件,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意识到水的重要性(因为孩子们生活在江南水乡,对水的珍贵,认识还不够深刻,通过广西的真实画面,给孩子们带来情感震撼.)果然,孩子们看完图片后,脸色凝重,特别的安静.我适机以饱含深情的语调,讲述一个小女孩在极度口渴的情况下,意外拥有了一罐水,她自己却一口也没喝,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七颗》中去寻找答案.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大声朗读起课文来.


二、加强交流

现在提倡集体备课,可在农村小学,一般一个年级仅有一个班,仅有一个语文教师,集体备课就成了一个口号而已.但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不集体备课,就意味着不交流吗?不是的.当我们遇到疑难问题或新知识点,我们就会交流交流,甚至引发辩论.在交流辩论中 ,我们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教学水平.去年的辩论仍令我记忆犹新.当时,有位同事说:“偏旁大于部首.”而我却说:“部首大于偏旁.”那位同事的依据是同步训练中的一段有关偏旁与部首的解说.我的依据是点、横、撇、捺都是部首,却不是偏旁.我们俩各执一词,辩论得还挺激烈,谁也没说服谁.虽说争辩没有结果,但勾起了我的探究.放学后,我翻开那本同步训练,仔细地读了那段话,发现是自己错了:偏旁真的大于部首.偏旁是指构成汉字合体字的基本结构单位.如:明——日+月;规——夫+见.部首是指在编写字典时,把具有相同表意偏旁(形旁)的字归为一部,并将这偏旁放在该部的开头,作为一部之首,这个偏旁就叫部首.部首是在偏旁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出来的.这时,这位同事正好走回来拿东西.我真诚地对她说:“是我弄错了.”我感谢去年的那场争辩,让我对这个知识点记忆犹新.

三、总结反思

有人说:“写十年教案成不了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名师.”这句话深刻反应出写反思的必要性.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开始在教学批改时、在教学后总结、反思,确实有不少好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的同步训练第一题是叫孩子们给“一”字加上声调.题目是这样的:yi一阵风 yi一首歌 yi 一会儿 yi 一幅画 yi一场雨 yi一头牛

批改这道题,让我很头疼.我只能一边读一边改.我问办公室的同事,这个“一”的变调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掌握.有位同事说:“就是靠读,约定俗成的.”我继续批改这道题.读着读着,我发现了“一”的变调规律:看“一”后面的字的声调,当后面的字是去声时,“一”读阳平(第二声);当“一”后面的字是阴、阳、上这三声时,“一”读去声(第四声).我又自己举了几个例子,证明了我的归纳是正确的,我非常高兴.紧接着,我又陷入了矛盾中:是让孩子们充分读熟呢?还是把规律教给他们?教规律会不会太难理解?熟读的话,下次重新搭配,孩子们又傻眼了.思量片刻,我决定教给他们规律.他们理解了“一”变调的规律,就算再怎么随意搭配,也能应付自如了.

上课铃响了,我抱着同步训练走上了讲台.我把题目抄在黑板上,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起了“一”变调的规律.为了测试孩子们是否听懂,我又编了几个“一”的搭配,让他们再做.我惊喜地发现:我是对的,大多数孩子都做对了.事实证明: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比让他们死记硬背要有效多了!

之后,我看书又看到了这一知识点.书上归纳的与我总结的大致无二.这更坚信了我的想法:教学能力在实践、反思、学习中,将会不断提高.

四、终身学习

教师要成为一眼活的泉水,就必须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学习可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厚积薄发,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与孩子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遨游.《两小儿辩日》让我和孩子们知道,连大教育家孔子也有“不能决”之事.学无止境,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终身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善于汲取各种有用的信息,为教学所用,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