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课程案例教学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09 浏览:68110

摘 要 :该文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分别从案例选取、案例分析、案例总结和迁移等环节,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关 键 词 :案例教学;C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2-0419-02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Course of C Programming

ZHANG Jing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enthusia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from the case selection, case analysis, case summary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语言具有语法简洁,功能齐全,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适合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语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大多数学生刚开始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时兴致勃勃,但是面对繁杂的语法知识,逐渐失去了耐心.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进势在必行.

由于大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对于如何用程序设计的思想解决具体问题、如何用C语言表述解题方案等感到困难.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应用于C语言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和实践环节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案例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是听,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借助于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判定、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特定问题的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权威,主要负责设计案例、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工作等,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分析和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C语言中的概念、语法、规则多且复杂,如果按照先提出概念,再解释概念,最后举例说明的常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仅仅是知识的堆积,很难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如基本数据类型部分,涉及整型、浮点型、字符型数据的表示和常量、变量的类型及使用等,学生知道了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应用更无从谈起.若在讲这部分内容之前,让学生分析求圆面积的案例[1]后,再由给出的程序代码讲解数据类型及使用.这种在具体环境中讲解知识点的方式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为什么学和如何用”的疑问.

2案例的选择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由教师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程序设计经验.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的案例使知识内容连贯、条理清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秀的C语言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

1)结合现实生活.学习C语言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案例实用性强,容易被理解.例如,设计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可以从班级成员的角度考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系统的功能分为成员信息管理、各类活动管理、成绩管理、考勤管理等.

2)由简单到复杂.对于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如何用程序设计方法思考问题,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公式,并用C语言中的表达式求解等,这些都需要一个不断消化的过程.因此开始时应尽量选取简单的案例,随着学习的深入再逐步增加难度和深度.如求最大值的案例[2]:先求两个数的最大值,再求三个数、多个数的最大值,过度到用数组、自定义函数、指针、文件等方式实现求解最大值.

3)有针对性.选择案例时不能盲目,所选取的案例并不是范围越大越好.教师要考虑所覆盖的知识是否讲过,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还要注重案例中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衔接性.C语言中重要知识点有基本数据类型、基本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文件等,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由浅入深地将这些知识点逐一讲解,最后用综合性的案例将大多数知识点包含在内,使学生对知 识点之间的关系及使用有更深入的认识.举例来说,两个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填错了,如何编程实现成绩的互换.这个案例先用中间变量实现两个变量值的交换,再用指针处理,使学生弄清楚内存单元的地址与内存单元的内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3案例分析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案例,学生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案.这个阶段考察考生了解知识的程度,以及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评价、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分析案例之前,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一个大框架,以免学生出现毫无头绪和偏离主题的状况.框架可以是一个范围,即要求学生用从给定知识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求多个数中最大值的问题,限定学生只能用一维数组.除了给定范围,也可以用问题构成框架.这些问题应围绕案例展开,成阶梯分布,为学生找寻线索.

看到案例后,学生先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含糊或者没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解题思路.独立思考阶段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个人角度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案例的方案也不尽相同,课堂讨论是达到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方案,然后一起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教师负责组织讨论,并适时加以引导和提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4案例总结及迁移

讨论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案作总结和评价,归结案例中的知识要点.如果引入该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讲授新内容,就着重讲解新知识的应用.综合性强的案例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控能力,讲解的重点放在知识要点的融会贯通方面.


解题方案确定后,布置给学生编写程序代码、上机调试的具体任务.实践出真知,这个环节不只是锻炼动手能力,而且是知识的进一步升华.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实验情况在课堂上再一次对案例作总结,举一反三,进一步扩展案例.例如,实现了班级信息管理系统的案例,再让学生完成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等案例的分析、设计、编程和调试工作,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5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把C语言的枯燥语法融入生动的实例,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予学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为培养专业程序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