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677 浏览:46446

摘 要:《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助于我们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授之以渔”,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的“开拓者”,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更快,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的需求更为严格.达尔文曾经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使现在的学子们将来不被未来残酷的竞争淘汰,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学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渔”.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中学教学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教学的课时数最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也是最大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新教学理念,增强《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阅读,不断充实个人的内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还要勤于写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运用我们自身浓厚的知识“气场”和优秀的作品,在学生心中树立伟大的形象.

其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学中的“填鸭式”“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面面俱到,讲得是口干舌燥,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是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要及时更新理念、观点,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何才能做到呢?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会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教育学生,用“悬梁刺股”“铁杵成针”的故事来启示学生,但是学生往往是苦不起来.我们需要了解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把他们的“乐游戏”转变到乐学习上来.例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陶醉于文质兼美的文章中.通过鉴赏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朗诵真挚抒情的散文,进行观点鲜明、论证精辟的辩论,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小说呈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获得美的体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知识的价值.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逐渐地被激发.兴趣逐渐地提高,学生就会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到开始主动地学习,从传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真正成为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的主体,最终达到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将来成为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的目的.

三、“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要传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运用重点标记法、美文美句摘抄法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还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某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比各种复句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会自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激发.


四、加强课后的巩固

从各种实验实践中,我们可以得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要经常地对这种能力进行课后的检查和巩固.例如,我们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角色扮演的活动,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学生从开始准备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体验,学生经过准备、表演、总结,积极主动地进行课文的阅读,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得就会比较快、比较深刻.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重点课题,就是让学生将学习当作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但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有些学生的父母,忙于自己的生意、写卖、工作,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指导.面临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抓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运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这种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及时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肯定、表扬.这样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学习的,真正的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