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88 浏览:17586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 反思性教学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兴起并迅速向普教领域延伸的新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从哪些方面做好教学反思呢?

一、反思“情境创设” .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考虑下节课的情境创设,并及时修正教案. 对于 “情境创设” 的反思一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1)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如何?(2)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3)能否维持学生的兴趣?(4)与预设的学生认知水平是否匹配?(5)对达成教学目标的影响如何?

二、反思“上课效果”.

备课的最终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我们应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行为表现、面部表情、课堂作业、问题回答、板演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要有经验积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栏中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从整体上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所制定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从局部反思:是课前准备不足,使情境创设没有达到预期?是语言不精炼,逻辑性不够?是问题指向不明,学生答非所问或不知从哪何说起?是情境的讨论耗时过多,未完成教学任务?还是观察不仔细,导致认识不全面,甚至错误?以及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


三、反思“教学方法”.

上完一节课,静心思考: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核心问题是否凸显?活动是否充分?启迪是否得当?讨论是否到位?学生的认知是否得到尊重?学生有什么发现和不同的观点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提示”,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反思“评价体系”

每堂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数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性的评价,是一种自我评价的极好的方式,便于教师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评价的核心是:基于学生对本节课内知识的理解,在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地评价.

五、反思“疏漏之处”

上完一节课后,由于疏忽、经验不足等原因,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细节没顾及到,重点没突出,或是难点没能突破等等.因此,课后必须及时进行总结,认真思考对策.还可翻阅相关资料,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制订相应的补救措施,再确定消除缺憾的时间,拟定在某节课,最好是毫无痕迹地插进该课时的内容之中,达到“补漏”的目的.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自己的“疏漏”.及时整理学生的普遍错例,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一个好习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掌握已有的经验或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鉴于当今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忙于纠错,而是要去思考与总结错误发生的根原,积极地思考与制定再教时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的长期课堂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