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81 浏览:16191

摘 要 :传统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着大量的不足与弊端.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应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转变身份角色,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创建开放、活力、有序、高效的基础教育数学课堂.

关 键 词 :新课改; 数学课程教学; 教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传统基础教育将教育目标锁定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多年来,陈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地指引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态势,固化的高考考核制度乐此不疲地指挥着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动向.虽然说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其带来的现实困境也不得不引人深思.如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起伏,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弱.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也不例外,学生下足了功夫结果却收效甚微,甚至少部分学生在几经努力后选择了放弃数学,数学成了很多学生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检测若在文理分科时规定文科不学数学,那么抱着解脱数学的心态前往的肯定不少.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全面发展学生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那么,新要求与旧问题之间的矛盾冲突该怎样化解?又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全面发展学生?问题的突破口应该在教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对新课改的适应情况和执行力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课改的成效目标.

一、新型师生观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有幸在一次新课改研讨会上见到了德高望重的于漪老师.在会上,他毫无顾忌的反省了自己:以前我把学生比喻成一个杯子,认为要把这个杯子装满,自己就得储备一桶水.现在想来我错了,学生怎么可能是一个只能被动接受的容器呢?他们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的.于老师的这番话深刻地指出了传授与接受的传统师生关系的偏颇与不足,也曾深深地触动了许多年轻教师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应该是教师居高临下学生俯首听受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交流.这既是新课改的理念召唤,更是满足学生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填鸭式”的课堂模式和“灌输式”的传统授课方式已严重制约学生的个体发展,其带来的后果足以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警惕和反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成为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向.因此,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和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力课堂,完成从讲台上的神圣权威到课堂的引导者,从教学的“者”到课堂的组织者的身份转变,从而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当下,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采取得力措施,为一线数学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培训,举办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与外界课改经验的交流,逐步提高其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知.

三、教师的授课内容要反映社会和时代所需

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和独到创新能力的人才.具体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并行,及时的将各种新知识和新观点传达给学生,并于各种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角度和新视野,逐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诚然,这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教学视域的宽阔是有较高要求的.聚集到当下的课堂教学中,选修课是一种新颖的资源,教师可以此为蓝本,拓展新的解题思路或解题突破口,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维,更新学生的解题技巧.

四、加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已渗透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数学类学科.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今,数学与计算机的紧密结合使得数学的应用性质越来越强,甚至在多方面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推动生产力.最近几年搞得如火如荼的数学建模便是最恰当的例子.那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什么不以计算机为凭借,适当地为学生介绍一些以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呢?或许创新的种子和应用的意识就悄悄地在学生脑中发芽了.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一个人不仅要有知识储备,而且要有实践能力,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学生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知识积累和物质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必要.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合格的课堂教学应该具有几个特征,比如: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2、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3、教学内容能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要.4、教学的有效性高.前三点是基础,第四点是目标.


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建构起既符合新课改理念又规范高效的课堂,我所在的学校做了诸多努力,特别是在数学课上推广的三种课型基本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列出,或许能对部分学校和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是新授课课型模式

由于新授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和形成基础的应用能力,故此类课型模式一般包括:学生自学------找出问题------合作讨论-----提出问题-----学生先教-----教师点拨-----总结延伸-----练习巩固八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精神.

二是复习课课型模式

复习课要完成三项任务:首先是单元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其次是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即把单元教学中的各种不同的概念、法则、规律归纳整合为合乎逻辑的体系,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最后是落实高层次教学目标,即促进学生智能的形成与发展.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一般为:自主复习(总结归纳、形成网络)-----问题检测-----提供答案-----学生思考------合作讨论-----提出问题-----学生先教-----教师点拨-----巩固练习.其意图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并训练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是讲评课课型模式

讲评课一般安排在单元测试之后进行.其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集、分析反馈信息,总结单元测试情况;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教学,查漏补缺,为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提供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同时对部分优生进行延伸性教学.此类课型模式一般包括:反馈答案-----学生思考-----合作学习-----提出问题-----学生先教-----教师点拨-----总结延伸-----变式训练八个步骤.其目的有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其次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要准确;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尽量通过其自我矫正和相互矫正解决问题;三是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变式教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当然,以上的教学课型模式并不是要求教师像“八股”一样死搬硬套,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恰如其分地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概括而言,成功的课堂教学不是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学习的能力和应用的能力.笔者认为,能赋予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才是课堂教学最大的成功.要做到这一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教学需要改善的还有很多.如何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兼顾好学生发展和教学效果二者的共同提升?如何创建开放、活力、有序、高效的数学课堂?这一实际的困惑还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