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高一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82 浏览:21499

摘 要: 高一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繁难,学生记忆起来不容易,因此,要教给学生适当的方法:建立以专题为单元的知识网络体系;对历史原理、规律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形成一种固定模式,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收集、整理、编写一些记忆口诀.“谐音记忆法”.如此,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 键 词 : 基础知识; 知识网络体系; 历史原理; 规律性; 口诀; “谐音记忆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134-01

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执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明显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普通中学的学生们也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成了摆在我们这些学校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但是,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学生的能力不是空中楼阁,知识才是能力的载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任何能力培养都无从谈起.高考不也是这样吗?虽然“题在书外”,但是“理在书内”.因此,在教学前期我们尽量用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以备下一步的能力提高来作好铺垫.并且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就进一步证明我们这一做法的可行性、正确性.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应用的一些夯实基础的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建立以专题为单元的知识网络体系

背诵是记忆历史知识点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但是,背会的知识一方面容易忘记,另一方面它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就需要教师构建一个主干知识网络体系,来帮助学生记清这些知识脉络.比如在学习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革命》这两个专题时,开课首先就从让学生了解目录入手,通过目录让学生对近代政治文明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印象.然后在学习每课时建立每课的知识结构.比如专题二第二课《近代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知识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讲政府和军队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即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另一部分讲爱国民众维护国家主权的表现即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样当学生把这两个专题的每课知识学完理顺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建立更加细致的以专题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比如这两个专题即近代政治事件的知识网络结构就如下:

这样,学生在阅读教材,了解本章的节、子目基础上,就明白“中国近代的政治文明”主要讲三种历史事件,而且还理解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按照时间顺序分类记忆具体内容.这样学生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还能明确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总之,由此加深认识以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既能达到在识记上融会贯通,并且在运用上也能实现触类旁通.

二、对历史原理、规律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

历史课不同于数理化,数理化有固定的定理和公式,学生只要记住这些公式就可以应用.历史这门课不仅知识点多而且琐碎,这就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既能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我采取的又一学习历史的办法就是总结一些规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记忆.比如:在学习必修二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明白,只要你记住古代经济的结构就行,因为结构表现就是特点,非常简单.类似的问题再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它的三大特点就是从三个表现中概况出来的.从“王位世袭”归纳出王权与神权结合;从“宗法制”归纳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从“分封制”总结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这样一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总之只要掌握大的时代背景就可以作答,根本没有必要死记硬背.还有“历史事件的意义”的记忆,也是有章可循的.它一般由性质和影响组成.性质一般从领导阶级、任务、手段、结果等方面归纳.比如辛亥革命的性质就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而影响要么从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回答,要么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比如“新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就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专制主义集权制的影响就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说明.如果还不会答影响类问题,那就回顾一下这个事件的背景,因为影响与背景密切相关.这样总结归纳之后,不但给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收集、整理、编写一些记忆口诀

历史学习中不但要总体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知识体系,还要熟记那些细小知识点.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的办法就是师生共同收集、编写一些记忆口诀,帮助我们记牢这些知识点.比如:《马关条约》的内容,我们就找到了一个概括全面的顺口溜:“辽台彭赔两亿,沙重苏杭设工厂”.这样,不但记起来容易,而且特别精确.应用中也就不会发生失误.还有关于中国古代朝代顺序的记忆,我们找到了大量的歌诀,但是总感觉得有欠缺,最后我们师生自己动手编出了属于自己的朝代顺序歌:“原始社会分两期,人群在先公社迟.奴隶社会夏商周,瓦解时期在春秋.封建社会始战国,秦和两汉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由于是自己亲手创作,记起来也就特别容易.尤其令我欣喜的是得到了一个更大的收获,那就是调动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他们慢慢开始喜欢上历史课,乐于上历史课.真正如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同时也印证了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的话:“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确实如此,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去追求,去探索.

中学历史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除了总的历史发展线索外,还有一些零散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准确无误的记忆.在教学中,我就应用“谐音记忆法”来帮助和指导学生记忆.比如: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俄、德、法的记忆.学生总是记不准确,有一天,我突发奇想,“饿(俄)得(德)乏(法)”.当我告诉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记后,这个问题学生就再也没出过失误.还比如:历史中的时间记忆也可采用这一方法,马克思的诞生于1818年5月5日就可以记为“一巴掌一巴掌打的呜呜哭”.当然,同样的事例还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谐音记忆这一做法能使我们把枯燥的、毫无意义的材料形成新奇有趣的语句,对学生而言既容易记忆,同时又便于随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