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建筑类明文写作的一把钥匙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45 浏览:20375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目前写作说明文的现状是:因为中考不考或考的几率很小而基本不进行说明文写作训练.因此,说明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学生平时缺乏练习而很难掌握其写作技巧,不但写不出复杂说明文,连简单说明文也写得较差.

在教学《巍巍中山陵》的时候,有学生课上发牢骚:老师,这篇课文太罗嗦了,除了7到11节,其他都是废话.

学生这一问题一提出,我感觉教育的契机来了,我试图利用典范说明文的结构教给学生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技巧,让学生耗时不多,很快收获.于是随即我组织了一个研讨活动:文章1到6节与第12节是否可以删除.

经过讨论,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删除.理由如下:1到3节分别介绍钟山在南京的位置、风景及建陵缘由;第4节交代设计方案及理念;5、6两节总体介绍中山陵的布局;12节交代了中山陵的维护及总体氛围.从内容上看都是这个建筑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能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关于这个建筑的知识,从结构上看是总分总式结构,使行文更有条理.

到了这儿,学生的问题已经解决,可是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结束.接下来我启发学生的地方是:中山陵是一篇建筑类说明文,作者如何写好它的呢?这下,学生的回答可谓丰富多彩,有的说要有条理;有的说要围绕特征介绍;有的说要表达准确;有的说要介绍全面.学生的答案看似都有道理,实则杂乱无章,他们只是抓住点进行归纳,并没有注意到面的整理.

于是我把话锋一转:谁能从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构问题,理出建筑类说明文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生进入了思考,很快他们就结合《巍巍中山陵》课文理出了一个基本思路,并归纳出写作大致需要的的节数.结果如下:

1.先交代所介绍建筑的地理位置,整体风景、建造缘由、整体布局以及设计原理等,这些文字一般1到3节左右.

2.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各个方向的主建筑及特色,这些文字一般4节左右.

3.对介绍的建筑进行总结,规划,这些文字1节即可.

我赞许地看着他们,同时继续启示:能不能用刚才理出来的思路写一篇建筑类的说明文?学生们恍然大悟,看着一直暗笑的我,原来老师一直在这里等他们“跳坑”.师生关系到了最融洽的时候,困难也就小了,学习写作的兴致也就更高了.他们问:“写什么建筑?”我答:“写咱们熟悉的建筑――我们的校园.”一次写作尝试就这样饶有兴致的开始了.

既然是写熟悉的建筑,不妨将写作课堂搬到校园,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实践.于是我首先启发学生按照刚才理出的思路研讨写作方案:将全部学生分为六组,一组学生专门负责写第一部分内容――交代校园的地理位置,整体风景、建造缘由、整体布局以及设计原理等,这需要去找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这个活动还可以调动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后来的实践我们印证了这一点.其余五组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进行实地考察,选取典型景点准备写作――按方位顺序具体有条理地介绍各个方向的主建筑及特色.

花了两节课,学生满面春风回来,首先交流出行感受,最激动的是第一小组,他们因受到校长的热情接待而倍受鼓舞,得到的信息也最多.

学生开始写自己观察的那个板块内容,所有小组的写作热情都很高,我规定由一名学生主笔,其他学生补充.整个片段的完成时间从二十分钟到四十分钟不等.全体学生写完之后,我们开始读文章交流.这时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因分界不明,各小组所写内容有重复的地方.二是从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景点时缺少明显的过渡.三是文章缺少结尾.于是组织学生研讨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学生找到了问题一的解决方案:师生画出校园平面图,明确分界,绝不重复写作.问题二的解决方案是:负责“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组长坐在一起研讨各自的过渡句,当面说清,不能重复.经过这次的研讨,文章的雏形基本形成.问题三的解决方案是:各组都试写结尾,择优选择.最后选择的是文笔精炼又比较优美的结尾,读来有余音绕梁之感.

接下来再整合习作,打印出来后分小组进行研读,这一次学生们读的是全文,读完后,很多孩子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每一部分都很具体,有些本该一笔带过的建筑也成了主要介绍的风景,文章显得过长且重点不突出.我欣慰学生在把握整体的情况下关注到段与段的搭配.于是我先表扬他们的细心,然后组织讨论哪些段节哪些景点需详写,最后确定“图书馆、南湖北海”为写作重点.这样又花了两节课修枝剪叶,最后的成果终于出来了,师生都比较满意.

最后让学生再次从结构方面总结写作建筑类说明文的思路,这一次学生从整体到细节进行归纳如下.

整体上:

1.先交代所介绍建筑的地理位置,整体风景、建造缘由、整体布局以及设计原理等,这些文字一般1到3节左右.

2.按方位顺序具体有条理地介绍各个方向的主建筑及特色,这些文字一般4节左右.

3.对介绍的建筑进行总结、规划,文笔尽可能优美精炼.这些文字1节即可.

细节上:

1.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衔接要自然,过渡要合理.

2.介绍的景点要注意详略得当.

3.所有景点都需遵循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

这样,学生对建筑类说明文写作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也掌握了其基本写法,为了巩固效果,可以让学生用同样的思路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石拱桥》等文,让学生印象深刻,运用方法时更得心应手.

本次训练的结果是:依托比较具体的范文,抓住教育的契机,采用合理的仿写方法――理出结构、谋篇布局、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我们初中生能写出比较具体、复杂的说明文.

附学生作文剪辑 :

美丽的校园

1.江苏丹阳素有江南水乡之美称,而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就坐落在它的南部,如同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十分耀眼.

2.琅琅的书声渐渐停止,华校四围便处于空旷幽静中,白砖青瓦的教学楼,体现出江南的韵味;那一抹绿点缀着微波荡漾的南湖北海.冬眠的睡莲在这万物生长的春天悄然苏醒.香樟,别具一格;柳枝,参差披拂.

3.2003年时,市政府决定在丹阳南部建立华校.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选取了上海同济大学的师生所设计的方案,因为它的设计理念符合江南的地域文化.主建筑是白砖青瓦教学楼,辅建筑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


4.华校的分布大致可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包括行政楼,六一广场,图书馆和小学部教学楼;西区有体育馆,艺术楼,操场,餐厅,宿舍,初中部教学楼和南湖北海.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