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困惑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0 浏览:10357

摘 要 :历史是悠久而漫长的,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却不能失掉它的色彩和味道.现在的历史教学正在经历着新一轮课改的冲击,如何教好历史,如何学好历史,让历史从怎么写作于学生的高考发展到怎么写作于学生的人生,是历史教师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现今历史课改的状态下,越来越多的困惑摆在我的面前,同时也引发我更多的思考.

关 键 词 :历史教学;新课改;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00-02

历史是悠久而漫长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在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工作过程中,不仅有着收获,同样也有着诸多的困惑.带着这些困惑我引领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看到色彩斑斓的历史,也品到多滋多味的历史.现在的历史教学正在经历着新一轮课改的冲击,如何教好历史,如何学好历史,让历史从怎么写作于学生的高考发展为怎么写作于学生的人生,是历史教师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现今历史课改的状态下,越来越多的困惑摆在我的面前,同时也引发我更多的思考.


一、怎样做好初高中的衔接

初中历史是编年史,一般情况下,初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薄弱,学生、家长、领导都重视不够.而高中历史是专题史,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构想是建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之上的,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式结构要求有初中的编年史做基础.但我们现在面临的状况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的储备不够,学习方法单一,只靠死记硬背,缺乏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初中基础知识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的衔接显得比较困难.学生初中历史知识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课时紧、任务重,高中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怎么办?我在这些年的历史教学中总结出,要做好衔接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观念.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和端正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态度,以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和多样的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历史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把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贯彻到位,尤其不能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块.

2.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从丰富的历史书籍,博学的同行和老师中间汲取营养,形成一套自己的历史教学方法,有一种对历史教育的热情和热爱,把它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

3.历史教学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要依赖丰富的史料、实物,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后得出结论.学生有一个通病:知识点掌握比较零散,弄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记忆效果很差.要提醒学生注意内容的横纵向联系.在教学中可节选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分析、比较这一阶段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这就是横向联系.而不同阶段的相似事件又可以建立起纵向联系.通过横纵向联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这就是知识体系.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式学习.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二、怎样处理好“一标多本”的问题

新课程一标多本,采用专题模块形式.专题模块教学,完全改变了以前的章节式编年史的结构,拿到教材,给我的印象就是好像进入了高考的第二轮专题复习,这是很多历史教师在进入新课改后的共同感觉.现在各地主要使用的几个版本有岳麓版、人教课标版、人民版、北师大版等等.各地版本虽不同,可高考是以课标为准的,需要处理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所以怎样来处理知识,处理到什么程度,哪些该讲,哪些可以省略,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认为首要的是必须转变观念.应将教科书看作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材料和资源,应将教科书视为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助力工具之一而不是万能的.这种意识的明确,观念的改变既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其次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要注重新情景、新意境材料的应用.要利用自己掌握的和不断充实上来的知识去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应用新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去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第三、重视课标的指导性和充分利用各教材的互补性.不管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教师都要研究新课标,发挥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指导作用.否则只是教一个版本教材,那肯定是要吃亏的,因为你可能会由于只教了这个版本的教材而忽略了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集中解读和指导.

三、怎样更好地处理教材

你可能会问,这还算是困惑吗?处理的不就是历史教科书呈现的内容,不就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考试范围吗,把教材内容全部吃透,把考纲考点全部落实到位不就得了吗.可是这样的上历史课,“一讲到底”,讲的内容非常枯燥,教师“发放”的尽是课本知识,从概念来到概念去,历史知识并未因教师的讲解而变得活起来,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学生自己看书.所以这就看出历史教师面临的新的危机和问题——能力储备危机.

四、怎样让历史课成为充满个性的历史课

长久以来一直在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照本宣科的现象.历史课成为老师传授、传播历史观点的场所,老师不能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拓展,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别提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了.这里的个性课,不是说课上得高兴,上得热闹,这里的个性课不仅指老师要根据自身性格和教学特点来安排课堂教学,同时也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老师而言,要钻研教学,找到得当的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要有一个活跃的、充满知识力量的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则要他们把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这其实最后还是要归结到教师的身上,因为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摆在那里的.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惑还有很多,但是不管怎么样,高中历史新课改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还需要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不段摸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