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392 浏览:144695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笔者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在一节课的课始、课中、课尾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 有效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61-03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多样性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明确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情感传递活动,兴趣、意志、习惯、行为的展现活动,以及思维活动都是数学活动,怎样提高这些活动的有效性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性作用的重要体现.下面是本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怎样创设有效情境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设计,创设有效情境于课始

1.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

每节课开始,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新的问题,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好有效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及思维活动调动到积极状态.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若学生对三角形有关性质不感兴趣,碰到这样的情况时,老师可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任意四边形,然后要求大家把各边中点顺次联结起来,观察构成了什么图形.当学生看到,不管是怎样的四边形,都构成平行四边形时,为有这一不变的规律感到既兴奋又惊奇,学生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而这时,教师提出三角形中位线问题,能够把学习引入一个新的境界.因此,在课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提高课堂效率大有好处,如果我们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就会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发生直接兴趣.事实上,在有关备课的理论研究上早有说明,而我近几年在每节课的精心构思导入上,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创设一个良好的有效教学情境,形成积极思维的环境气氛;(2)让学生在有十分迫切的需求下学习;(3)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为了解决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这一问题,我始终坚持遵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面性原则,对于那些过于难懂和枯涩的问题在课上我尽量回避,不至于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开始就失去信心,失去教学的有效性.

2.在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上下工夫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促进思维,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炼、准确地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集中探求新知识的注意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在开始上课时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为此这几年我在这方面作了这样的总结:用激励的目光扫视教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或用温故引新创设情境来诱发思维;或用设疑布障引起悬念来引探发现;或让学生品尝“甜头”来激发兴趣;或用多媒体演示、动手实验来加强直观理解;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应按课标要求中指出的“注意从学习数学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进行,虽然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只是一堂课的开始,但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应该重视一堂课的开端,在一堂课的每个环节上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重视课堂引入,更要重视课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二、正确处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创设有效情境于课中

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诚然,教师的讲解是课堂教学中必需的也是重要的形式,但“耗散结构论”者认为,中学数学教学应当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耗散结构,要使这个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必须走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封闭式教学的影响,由外界给体系输入能量,以保持结构的有序.也就是说,要开放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我们可进行以下开放式情境创设,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1.解题方法开放,融一题多解于有效情境中

例如:九年级上(华师版)有这样一道例题“学生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试验田,为了管理方便,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等宽的小道,使种植面积为540m2,小道的宽应是多少?”这个例题我在实际教学时,学生不用平移道路到旁边,这时我问:“题中小道在试验田的什么位置?”学生没有回答,接着我说:“根据各人各自的理解在纸上画出图形.”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在巡视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位学生把小道画在两边上,我拿到讲台展示给大家看,这时已有学生想到了把小道移动到两边的做法,通过对不同方法进行讨论,由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学生列出了32×20-32x-20x+x2等于540;(32-x)(20-x)等于540等,对此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对把道路平移到两边的学生进行鼓励,因为这种方法为后面习题上的一横两纵三条等宽的小道的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方法基础.


事实上,一堂数学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针对每堂课的实际正确处理好,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出教材中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题目,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工具使教学过程更有效

初中数学的有些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有效讲授,例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了让学生理解:y等于ax2;y等于a(x-h)2;y等于ax2+k;y等于a(x-h)2+k的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画新函数图像的工具来改变系数a、h、k的值,经过设定几组具体的值由多媒体直观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效果会比原来更有效.又如在学习了圆幂定理后,而教材又不提圆幂定理中往往让学生很难有效地理解的几个定理,这时我用几何画板的画图工具,使图1中的点P(切线长定理)运动起来,逐渐可以演变为其他几个定理的图形,就可揭示切线长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垂径定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不再是零散、孤立、静止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变化过程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 结尾要自然,首尾要呼应,使有效情境贯穿于课尾

课堂教学和艺术作品一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本节课的开头、中间、结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较为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中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粗劣的结尾,没有达到有始有终的有效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如学习幂的运算性质以后,学生总会出现诸如a3+a3等于a6、a2·a3等于a6、a6÷a2等于a3等错误.因此,在课尾就采用一些简单的判断题或语句让学生加以辨析,使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融汇在一起,对新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又如我在教学初中几何中“四边形”一章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判定和性质、关系容易混淆,所以我在章节结尾时用图解或表格等形式加以总结,使学生根据老师的图解或表格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从而有效地掌握特殊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很强,一切概念都毫无例外地互相依赖和转换,并组成一定的结构,在各知识间又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形成了各知识间的结构.所以我一直坚持在课的结尾引导学生概括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巩固消化,碰到章节复习课就更加重视知识系统的概括、总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对知识系统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另外,课的结尾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我们去研究,这是因为从教材来看,最后讲的内容多数是重、难点,如讲例题时,最难的题目通常是放在最后讲,从教学因素来看,最后几分钟往往是“点睛”时间,一堂课基本把“龙”画成功了,总是最后来“点睛”,不管是由教师来点还是启发学生来点,这道工序总得最后完成.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常采用总结结尾、讨论结尾、呼应结尾、问题结尾、悬念结尾等方法.总之,一堂课好的结尾可以鼓起学生思维之翼,使他们对课堂内容遐想联翩、深思求解,或有所启迪而渐悟其理,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留下的袅袅余音.若教师不注意课的结尾而草率收场就会使整节课黯然失色.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尝试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各种方法都是有意义的,包括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键是教师肯做,并不断创新.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和技能,必须涉及如何组织教学内容、精心安

排教学程序以及如何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作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在课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值得尝试的,也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