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494 浏览:120022

【摘 要】本文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该院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指导思想、具体的思路和实施措施.

【关 键 词】特色双师产学研专业建设

随着IT业的快速发展和IT技术向传统产业的不断渗透,我国对IT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快专业改革,尤其是特色专业建设,尽快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各个层次的高等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面对百家争鸣的现状,各高校都感觉到计算机专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家在大力投入IT行业,IT行业发展形势好,IT行业的岗位需求强劲.另一方面,IT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的飞速更新,企业在人才需求上不断发生改变,用人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差异,每年都有大批的IT毕业生,却满足不了企业的真正需求.

各个高校也先后在计算机专业上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设、特色创新、课程改革等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很多院校也非常重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并成为了特色品牌.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也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软件外包怎么写作方向为重点,成为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另外,河南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点都被批准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同时,民办高等院校大都也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抄袭一本或二本,或者采用大专的课程系统.这些课程体系与民办高校的应用性定位和市场对民办高校的期望不相匹配,不能适应社会,也不能适应学生特点,不能满足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计算机技术更是技术变革与更新迅猛,对人才素质及工程能力要求不断推新,因此民办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2我院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基础建设工作,也是提高办学效益、培养优秀人才的质量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院首批重点培养本科专业,也是特色建设重点专业.为了办出特色,体现优势,需要制订一套科学合理、先进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其目的在于指导专业建设的方向,抓住主要矛盾,使有限的建设资源投入到专业建设的关键任务中去.

根据当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紧紧围绕IT企业用人需求,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本着“定位准确,办出特色,强化能力,加强师资,提高水平”的指导思想,按照“强基础,高素质,重实践,求创新”的建设原则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方案,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现代计算机行业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积极培养与引进优质师资;以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并完善实训体制,突出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利用双方资源,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共同开展专业建设.


3我院特色专业建设具体思路

3.1更新专业建设观念,明确专业方向与特色

为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按照“强基础、多方向”的原则,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对社会与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在“智慧”社会和智能终端技术领域有大量和持续的人才需要,修订专业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加强在程序设计技术、网页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等方面投入和建设,形成特色.

3.2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养和引进,改善现有教师知识结构,加强“双师”教师的培养和建设.一方面,每年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双师”的素质和技能,并经常派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另一方面也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精英与技术人员作为教师,优化教师整体结构,参与实训或毕业设计等实践指导工作,逐渐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3.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培养适应IT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遵循应用性岗位所必须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依据,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为培养途径,建立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体制,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管理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调整教学基本文件内容,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将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

3.4积极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创新、导师培养、产学研建设为手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围绕素质目标、知识结构、核心能力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配合,合理分配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

3.5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与校外IT企业联合,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建设一批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联系信息技术公司、网络科技公司、广告设计公司等IT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签订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加强和推进校外实训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3.6优化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

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优化专业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将本学科新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开展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一些针对性强、指导意义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并加强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加强优质课程建设,力争精品课程建设,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对一些具有一定积累、形成自我特色的课程进一步做好课程开发,努力做优、做精.以优质课程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对课程的改革力度,并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将各类教学资料上网,供教师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访问,真正发挥优质课程的示范作用.

在借鉴优秀教材的基础上,与企业行业专家交流合作,充分考虑我院实际情况,开发具有我院特色的专业教材.召开计算机专业专家委员会会议,研究和拟定教材编写的计划和体系,并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搜集相关信息,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编写,逐步进行校外推广.

3.7制定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由学院教学质量督导组,结合社会对人才质量观的认识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符合实际的质量监控的办法,使教学过程中得各个环节都在符合质量的要求下进行,在成熟的基础上推广至全院.

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学院充分认识建设特色专业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院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

[2]潘瑜,李秉璋,徐亚平.应用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7.

[3]黄正洪,何希平,杨永斌.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实践.计算机教育,2011.20.

[4]陈晓龙,彭志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