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沈阳音乐学院学生就业观的调查与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314 浏览:95206

摘 要为了解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态度及观点,为进一步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和改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沈阳音乐学院各专业09级学生对就业态度及观点以及就业准备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我校各专业在就业观念上呈多元化、复杂化趋势,择业趋于理性和现实,就业心理基本成熟.但是,对就业期望值依然过高,创新和怎么写作意识缺乏,在知识、能力、就业思想等方面认识和准备不足.

关 键 词沈阳音乐学院就业观心理状态就业准备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以及连续几年的全国“高校扩招”和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都不可避免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主导着他们的就业观.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应该进一步认清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寻求就业途径,从而实现就业.以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为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竞争里的重要指标之一.我校各专业09级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目前就业观念状况怎样,心理状态如何,是否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准备状况如何,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态度及观点,为进一步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和改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沈阳音乐学院各专业09级100名学生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0人,女生20人.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学术期刊、论文集和专业网站等,收集与本文有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的依据;问卷调查法:设计关于沈阳音乐学院各专业学生就业观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毕业打算,就业观念,就业准备等.共发放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利用Microsoft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完成相关问题的百分比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毕业打算和目前就业状况

由表1数据可见,66%的学生选择毕业直接步入社会工作;4%的学生选择考研;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占31%;1%的学生有愿望自主创业;对毕业还没有考虑好的学生占26%.这说明学生有很强的风险意识,毕业后求稳的心态占绝对比重.26%的学生还“没有考虑好”自己毕业后该做什么,这种盲目、模糊的心理状态的存在需要我们关心就业指导者加强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帮他们确定人生目标,从容就业.

2.2就业观状况

2.2.1学生对职业的选择

现代社会职业是影响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职业决定了个人的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地位,生活方式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据调查60%的学生选择职业为“艺术教师”;选择“公务员”的学生占10%;选择“公司企业职员”的学生占12%.可见公务员的竞争有多激烈,而调查对象中仍有10%的学生强烈期望进入公务员行列.他们看中的是公务员良好的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较高的社会声望.


2.2.2影响学生选择职业的因素

职业的选择是一种行为取向,大学生在择业时,既要考虑国家政策,又要考虑自身的需求动机;既要考虑家人的意见,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专业;既要考虑职业的声望地位、经济报酬,又要考虑自身条件的制约等等.它是对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2.2.3就业指导准备

经调查得知,沈阳音乐学院各专业09级有60%的学生有过职业咨询或就业方面的指导,这些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主要来自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和网络.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就业指导.根据数据显示,从反面来看,学生对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最不了解,其次是就业协议的.校方可以就这些就业指导开专题报告讲座,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我校各专业09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同时择业时更趋于理性与现实.我校各专业09级学生就业心理基本成熟,但就业期望值过高,导致信心不足.对个人发展有较为正确的认识,能摆正努力奋斗的位置,但尚需加强创新和机遇意识的培养.我校各专业09级学生在就业准备的诸多方面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就业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认识和准备不足.

3.2建议

建议学校提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有条件可以从大一新生就开始就业观的引导,使学生早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更合理地规划人生发展道路.建议学校在作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还应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的标准来专业培养学生,并制定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招生计划.建议学校能为毕业生构建更多的就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