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再探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69 浏览:57779

摘 要:该文从高职教学的本质出发,将对高职教学本质上的认识投射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上来,分析了高职阶段教学中该课程的本质和内涵,并对目前高职中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最后从教学的基本要素出发,论述了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关 键 词: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3-0556-03

1概述

1.1高职教学的本质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既要解决学生的认知和思维问题,又要解决职业技能问题.在高职教学中,要落实的任务有两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认知和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基础,直接决定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2)如何培养学生系统化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技能教育赋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与方法.一般来说,前者的培养主要基于模式构建的学习方法,解决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如图1所示;后者的培养主要基于系统化的实践培训,实现学生将所学知识点、面、体转换到实践操作中来的目标,如图2所示.两者的关系可以通过图3来表现,前者重“体”,后者重“用”,两者之间是体用结合的关系.[1]

一方面,从生理角度讲,高职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成型的关键阶段,思维模式一旦定型,就很难改变.另一方面,从教育培训角度讲,高职阶段是培养学生系统化操作能力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学生得到良好的系统化职业技能培训,将对他们以后的实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1.2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涵

根据上述高职教学的本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就必须体现高职教学的本质特征与要求.一方面,要基于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系统化的实践能力.其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如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成功向系统化实践技能转化.[2]图4表现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涵.

2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极其存在的问题

从高职的本质以及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涵出发,当前我国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材体系单一

教材体系是教材内容、习题与学生自学内容、实践教材的的集合体.通常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从而课堂教学无法兼顾所有教学内容,于是便将这些内容延伸到习题、自习和实践中去.目前我国高职教材虽然比较强调实践性,但是实践的设计与教材的关联不够紧密.教材体系的单一、松散的逻辑体系,无法体现培养学生认知与思维能力的要求,不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2教材内容缺乏现代教学理论支持

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组建并非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出发,而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结构与整合,体现不出模式构建的要求.同时,偏重静态知识而弱化动态知识的教授,不利于学生系统化思维的培养.

2.3教材编写风格与课程教学过程需要不协调

大部分教材采用演绎式编写结构,即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尤其是初学者,很难一开始就消化与吸收很多抽象概念,从而需要引入归纳法,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教材的编写结构与课程教学过程需要的不一致往往导致较差的教学效果.

2.4教师创造性与演绎能力受到制约

目前相当多的课堂都采用与教材同步的PPT授课方式,然而该方式严重制约了教师的创造性与演绎能力.PPT方式看似易操作,并因此而流行,但是不能体现出教材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动态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教学设计所着力要求体现的.教学设计本身就强调创造性,而PPT方式由于其模板性、可复制性、重复(使用)性等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创造性的制约.[3]


2.5实践教学环节机械程式化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大都以应用型、技能型为主,所以实践教学环节是重中之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都采用按部就班的方式进行教学,即按照统一的指导手册像流水线一样的程式化,而缺乏了对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思考与反思能力的培训.

3高职“计算机网路课程”教学的建议策略与方法

3.1引入并体现现代教学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点务必要体现在高职“计算机网路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教材、教学设计等方面具体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能力更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将知识的教授、归纳、演绎、运用、反思、创新等通过不同途径与方式整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系统化教学体系.

3.2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应用模式为本

知识的应用模式是在实践中对所学书本知识,即显性知识进行运用的隐性知识,其直接体现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并最终决定其个人实践工作能力.在传统的教学策略中,对于隐性知识的教学一般由个体自身领会.教学的层次是局限于显性知识及其关系平面,如图5所示.针对高职教学,应该重点突出隐性知识的教学,使教学层次覆盖两个平面.比如,树型管理结构与DNS问题、组播(树)问题,IP连接端口和实际主机地址之间的映射问题(NAT、虚拟主机),路由协议与P2P结构问题,等等.[4]

3.3教学体系设计多维化

根据3.1中的论述,要建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实现教材体系设计的多维化.教学内容的体系设计应该统一在基本理念基础上,多个维度形成逻辑上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多个维度的逻辑并列.比如,针对网络的发展,教材内容给出从单机→局域网或广域网→互联网→Overlay网络的思维变迁及相关原理,自学内容给出典型网络的细节内容及其思维本质,习题部分可以拓展教材内容(比如IP地址与二进制)、以及建立面向模式的思维方法(比如连接与非连接),实践部分安排基本实践以及一些开放型实践(比如给出应用场景,要求设计方案并分析).[5]3.4注重任务驱动,归纳与演绎并进

注意任务驱动方法的设计,以特定任务作为驱动,例如单个知识点、概念或者问题、情景,以此为切入点,引入其他问题,进行类比以及相关归纳,抽象出其中一般规律,总结出方法与原理.而后,在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地推演到其他类似问题,采用从个别→一般→个别的教学途径.这样,既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比如,对于IP地址的理解,可以从互联网的本质,即网络互联时如何标识一个连接端点这一问题着手,得出IP地址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然后再解析针对不同的网络规模,地址分类问题.接着将地址匮乏问题引入,由此介绍子网概念、子网掩码概念、NAT概念等.使学生理解概念和具体问题解决的关系,以便充分理解概念.杜绝直接演绎、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6]

3.5开放实践教学

增加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开放性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一定情境下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与解决的能力.对于理论层面的结论与现象,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验证与检验,并鼓励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进行新实践.

3.6多方位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网络教学手段,开展网络教学交流与研讨,弥补教师本身教学理论水平与能力的不足以及单一课堂教学的不足;不断挖掘隐性知识,注重动态教学设计,引入并共享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面向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动态增长型知识库.

4结束语

要基于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系统化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成功向系统化实践技能转化是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本质要求.本文针对目前国内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材内容、体系到教师能力、水平,从教学理念、方法到教学模式、设计等诸多方面作出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的策略与方法,以期能够对广大高职院校该课程的教学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