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13 浏览:21970

摘 要 :该文以《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为例,针对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重形式、轻实质等现象,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建议,并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 有效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18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应是既具有较高岗位职业能力、又具有较高社会适应能力这“两高”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翻译是一项重要的商务英语专业技能,是语言基础和商务知识的综合运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语言和商务知识的介绍,翻译技巧的讲授,以及大量练习实践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而目前《商务英语翻译》的授课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评译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学生大量地练习做题,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课堂模式僵化,课堂氛围枯燥,学生疲惫倦怠,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不佳.一旦学生面临真实的工作环境,那些翻译技巧也派不上用场.

1.有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内涵和影响因素

1.1 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有三大理论依据.一个是从哲学层面来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辩证统一的过程.因而对于有效教学则是教与学相互作用,既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又发挥教师的主导、组织和控制作用,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第二个是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学习作为知识经验的获得,毫无疑问属于大脑的信息加工和建构认知结构的外显功能.在人脑的这一认知过程中,涉及到信息的接收、储存、加工和理解,也包含了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因此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须符合认知的规律性.第三个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信息意义,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取代.

1.2 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注重对教学效能的核定.由于教学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的差异,至今为止,人们对有效教学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但结合中西方学者的普遍观点,有效教学就是是否能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而且还包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包括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等)要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

1.3 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教学的过程涉及到了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的手段或是环境.因而教学效果的影响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一,教学活动的主体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能力等都会影响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知识面、专业基础等也会影响其参与教学.其二,教学活动的客体因素,包括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教材内容是否符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等,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目的的实现.其三,教学手段的因素.是否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也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其四,教学活动的环境.也就是师生、课程和教学手段等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结构是否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


2.《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原因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设置在高职院校高年级的主干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往往沿袭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即: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为主要目的,教师依据教材,进行译例分析、理论介绍、技巧运用、练习操练.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告诉学生翻译的标准答案,学生较少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来,整个学习以语言知识和技巧掌握为主,脱离了真实的商务环境.这种教学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教学的过程.学生大多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较少地构建自己的翻译知识系统.一旦走入真实的商务环境,所学的知识难以结合到真实的环境中来,无法顺利完成一些基本的翻译任务.这样的教学亟待改革.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2.1 课程设计不合理

高职院校各门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来进行课程设计,力求实现课程与岗位需要的紧密衔接.该门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翻译技能.而该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国际商务翻译员.那么课程的设计就必须围绕这一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来进行设计.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的课程目标被界定为:使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方法;以理论和技巧为导向并结合相关的商务环境进行理论和技巧的讲解以及操练.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从理论出发,按照理论和技巧的框架去构建教学内容.纯粹的理论和技巧讲解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落空.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难以顺利胜任工作任务.

2.2 教学方法不科学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还是沿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门课程教学时数不多,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更好地实现对课堂的把控,片面追求“高效”,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有效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启发教学缺少耐心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将学生引导到早已设计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来.这样较快地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却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代价.教师一厢情愿,只在意自己的教,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在课堂中往往呈现出教师讲,学生听、记的局面.学生的参与、合作、反馈意识非常缺乏. 2.3 教学评价单一失衡

在该门课程的课程评价中,评价主体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管理者、教学督导、同行教师、学生评课.前三种评价主体主要是通过听一、两次课就做出评价,缺乏对教学全过程的客观了解.而多数情况下这些被听的一、两节课都有做过精心地“准备”,与其他课时的授课不尽相同.然而,学生作为施教的对象,其评价应是较为客观的,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却未引起高度的重视.课堂教学活动是互动双向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更多关注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关注不够,较少涉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单一的“教”的评价并不能客观全面反映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对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帮助甚微.

3.提高《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对策

许多高职院校已对该门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方面作了很多的研究,提出了以建构主义为框架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式学习法、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等等.笔者认为这些教学方法有其共同性,各有侧重,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翻译的有效教学.但如何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行业企业结合,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来培养职业能力,则需按照商务流程来设计翻译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下面就从课前设计、课中实施和课后总结这三个阶段来介绍.

3.1 课前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的就业岗位来确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笔者工作的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分析如表1.根据主要的就业岗位所面临的共同的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培养职业能力.在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按商务活动流程确定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主要内容,将口笔译的教学同时融合到此过程中来.

以上的商务活动流程图中均以一家公司为线索,展开商务活动.在八个主要的商务情境中,根据实际情况,有些情境中只涉及笔译,有些只涉及口译,有些两者兼而有之.在确定了主要的八大情境之后,再来设计每个小的工作情境的教学内容以及实施办法.在设计时,须做到:结合工作任务,设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认真分析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清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学的组织、引导进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学法的指导,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3.2 课中实施

在对每个情境进行教学时,可结合该情境的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也可同时运用到多种方法,但以某种方法为主.在这一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在每个工作任务中,学生可分成小组并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工作任务.而教师则是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完成过程,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以第一个工作情境(国内展会摊位初次接触)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该情境适合口译的练习.按计划用90 min的课堂教学来完成该情境任务.该情境的主要教学方法为:项目驱动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1)导入(10 min).分组,任务介绍.以一个班40名学生为例,可分为四组,两组进口商,两组出口商.出口商为广州某玩具公司,在广交会展会摊位向进口商介绍公司情况和商品情况.(2)分组练习(30 min).四小组可按A、B、C、D来编号.第一次,A组与B组结对,C组与D组结对,构成进出口双方.第二次,可A组与C组,B组与D组结对,构成进出口双方.在这两次的练习中,每组可分别扮演进口商和出口商.这样每组都可全面练习.这一过程中,教师游走于不同小组之间,给予适当提示.(3)展会口译展示(40 min).以现场抽签的形式确定两次的现场口译.安排小组一一展示.在小组展示时,其他未展示小组对台上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观摩,并对优缺点进行记录.(4)评价总结(10 min).评价分为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评价这三个环节.小组互评时,可派代表进行提问和评价.小组自评时由练习小组汇报会展口译的难点和不足.教师在小组评价完后,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结合该情境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该情境的翻译技巧和相关商务知识进行汇总点评.在课中实施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该情境会展口译所需产品――玩具以及基本的课堂活动在本次90 min的课堂前已提前告知学生让其做好准备.产品和相关的词汇以及会展知识的准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2)以学生动手为主,让学生在情境任务中学会思考、学习和提高.(3)对学生反馈的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4)重视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强调学生的有效学习,强调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3 课后总结

除了课堂内的三方评价外,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课堂内以评学为主,而除此以外,还应有评教这一环.遵循开放性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以学生为主,还包括教师本人、同行、督导和教学主管人员的评价.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着最全面的接触和最深切的了解,且人数多符合统计规律,统计结果相对公平.同时,教师的自评有助于教师的反思,总结优点发现缺点,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改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将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建立评教与评学相融合的课堂教学评教指标体系,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同行、督导和教学主管人员的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以便教师通过评价反馈来深入地审视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按照商务流程来进行课程设计,并在课中实施时根据具体的情境任务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这种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师生关系,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了团队合作.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性人才.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能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还有助于教师的反思提高,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更加规范地施教,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