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疗效观察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67 浏览:10989

[关 键 词 ] 幕上高血压出血;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25-01

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86例,对早期疗效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钻颅组: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岁.35例有意识障碍,平均出血量56.8 ml.15例出血破入脑室.按陈氏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级,重型6例,中型30例,轻型8例.开颅组: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7岁.39例有意识障碍,10例有脑疝,平均出血量57.6 ml.17例出血破入脑室.按上述分级法,重型14例,中型27例,轻型1例.

1.2 手术治疗情况

全部病人均在发病后24 h内手术.钻颅组:钻颅,CT引导下用内径4 mm的单开侧孔硅胶管穿刺并抽吸血肿至观察到脑皮层低于骨孔、内板并恢复脑搏动.术后分别在1 d,3 d复查CT调整导管位置和侧孔方向再行血肿抽吸,术后3 d拔管后继续脱水治疗.11例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开颅组:除部分皮层下出血外,均行标准颞瓣开颅,颞中回切开皮层2~3 cm,进入血肿腔彻底清除血肿,可靠止血,部分病人行去骨瓣减压,合并脑室内出血者同时行脑室外引流.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的病死率,疗效优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手段,手术的作用主要在于阻止病情的进行性恶化,但难以改变其整个预后.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适时的外科干预对降低其中部分高血压脑充血病人的早期病死率和改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两组病例的早期疗效(30 d为标准)进行对照.两组总的病死率,疗效优良率无明显差异.但是,在重型病例组中,开颅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钻颅组,说明开颅彻底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减压对于抢救重型脑出血病人的生命要优于钻颅手术.另外,两组病人中重型组的病死率远高于轻型组,而优良率反之,说明尽管所有这些病人都实施了外科干预,但其中重症病人的预后仍很难改变.

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重要的是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关于手术方法,不能简单地认为哪种好哪种不好,而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一般说,对血肿较小,位置较深,无中线移位或不明显的病例,可选择钻颅手术.而对于血肿量大,中线移位明显,昏迷进行性加重甚至脑疝的病人,则应开颅直视下清除血肿,及时去骨瓣减压,以缓解出血后难以控制的颅内压,抢救病人的生命.


(收稿日期:2007-07-1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