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战略的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260 浏览:80234

摘 要:石油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对能源巨大的消耗,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中国石油供应问题面临来自各方面的诸多挑战,为此制订全面的、面向未来、长远的、切实可行的石油发展战略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中国石油现状、储备情况、各种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石油发展战略.

关 键 词:石油战略战略储备布局

在当今世界的能源布局中,石油占主导地位,对全球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对能源迅猛的需求,由于我国经济技术条件落后,对能源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依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顺应实现多元石油供给、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需要,建立石油能源未来发展战略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国石油能源现状

1.中国石油能源的需求现状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从1983年开始使用进口原油,,2004年进口原油达12000万吨,进口超过40%,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10年61%、2020年76.9%依赖进口.国内几大油田的产量在逐年递减,大庆油田的产量也在下降,国内居民私家车的拥有量在急剧攀升,对成品油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原油过多依赖海外市场,势必对中国经济健康良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个国家原油进口超过50%,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2.中国石油储备现状及发展规划

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是从2003年开始实施,我国石油储备基地总共规划了三期,其储量安排大致是:第1期1200万吨;第2期2800万吨;第3期2800万吨.经国务院批准已经确定的第一期的浙江省宁波市的镇海与舟山市的岱山、山东省青岛市的黄岛、辽宁省大连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工程已经全面展开,位于浙江镇海基地目前已基本建成,2006年年底投入使用.这也是一期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基地.1起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均建成投产后,总共将形成约10余天原油进口量的政府储备能力.

中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塔里木、准葛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路加八大盆地,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3%;天燃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和渤海湾就大盆地,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全国主要油田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等

目前中国石油资源储量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加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预计2020年石油消费量至少比2000年翻一番,将达到4.5~6.1亿吨,而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量1.8%,天然气0.7%,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人均石油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原油产量增长缓慢,一些老油田递减严重,大庆油田的产量已从5000万吨开始滑落,进口量逐年递增.2003年我国进口石油依存度38.7%,2004年我国进口石油依存度45.1%.这样高的进口目标绝非易事,对于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存在巨大隐患,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二、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石油布局

1.美国石油储备基地布局

就目前整个世界石油储量来说美国是首屈一指的石油储备大国,它的原油储备量已经占到了世界储备总量的大半,这一储量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强国,就其布局来讲,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南部沿海地区,这一地区也是美国的战略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对这一地区也格外关注目前储备油库几乎都建在海湾附近的巨大岩层洞穴中,这种储油方式不仅可以避免投入过多的投入资金也更具安全性,而且美国的炼油基地就分布在这一地区,因此美国的石油储备与炼化几乎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储备能力突出,快速反应能力也无与伦比.

2.日本战略石油储备布局

日本本身作为一个石油资源匮乏的国家,但是石油消耗却位居世界第二,国内石油的产量不足基本上完全依赖于石油进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就开始兴建石油储备基地,并借助民间的力量不断扩大这一储备体系.日本的石油储备突出的特点是储备费用成本低,更多的考虑是运输的便捷性.

3.其他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布局情况

德国石油储备分布较为均匀,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因而确保了紧急情况下,石油储备能够迅速到达指定地区和企业的手中.

法国石油储备均为交通便利、炼油厂集中的地区.

三、中国石油发展的出路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伴随着对能源巨大的消耗,2010年在中国南部很多城市出现了油荒,柴油告急,许多民营加油站关门.如此严峻的局面值得当代学术界去思考,如何保障中国能源的安全供应,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扩大石油进口,同前苏联联盟一些国家,建立稳固的能源联盟,从西北、东北,铺设管道;同时在就近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对本国老油田加紧技术改造,深化其产品,增加科研含量,生产高品质的油料.

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尽快寻找到可替换的新能源,适应石油市场国际化,顺应实现多元石油供给、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需要,培养我国石油市场竞争主体,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体系,力争创建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