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理念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308 浏览:35429

摘 要: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市场专业人才的供需错位矛盾日益凸显.加强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多视角重新认识旅游人才培养问题,研究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理念,才能切实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关 键 词:高职旅游课程体系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243-02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专业人才需求也呈现出了同步扩张的势头,表现出与其它行业不同的较强的地域性、实践性特点.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然而,据调查目前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形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这说明高职旅游教育与完全市场化运作的、高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之间的不适应越来越明显,作为教育培养模式核心的课程体系重构势在必行.因此,课程体系重构的理念研究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新认识

(一)从旅游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纵观人类旅行的发展历史,人们早已惊奇的发现,旅行通过知识获取,文化转移等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整体的文化面貌与进程.当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视角下思考和把握这个问题时,就必须这样认识旅游和旅游教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地为旅游业输送多少行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事,旅游业人员的“旅游经营思维”将涉及到旅游业的未来走势以及旅游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方面,旅游者在旅游业提供的“特别的感受”中会重塑自我,实现心智结构的完善,从而积极推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优化进化;另一方面,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社会在旅游中获得利益更多还是付出代价更大.毫无疑问,目前高职旅游教育培养的旅游业精英正处于旅游业重要的发展结点,无数个个人相互影响的经营行为将走出现代旅游业的轨迹,并让它进入社会整体发展的历史中.

(二)从旅游产业的特点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旅游产业的特殊性表现在诸多方面,在旅游业人才培养中必须首先针对的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旅游业的跨地域性.这就使旅游业经营本身内含高度的开放性、外向性和全面的竞争性;第二,旅游业的综合性.在未来的发展中,旅游业会不断拓宽其产业面,从传统的旅行社、饭店、旅游吸引物开始,逐步扩展到旅游目的地和东道国(地区)社会的方方面面,旅游业还会逐渐拉长其产业链,向上游产业追溯和朝下游产业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群;第三,旅游业的快节奏变化性.多数时候旅游业的发展落后于市场的成熟,也落后于旅游者的特征和需求的变化,旅游业需要在产品供给方面创新.因此,高职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思路新颖,视野开阔,需要具有体现时代精神和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前瞻性和开拓性工作的能力.

(三)从旅游的学科性质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从学科性质上讲,旅游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众多学科知识在旅游这一特有主题下辐射和应用的结果.而目前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渗透偏重,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美学、人类学等的知识比重相对不足,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受教育者在专业思维形成时存在理性的经营管理思维和感性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不平衡的严重缺陷.旅游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受教育者获得当前从事旅游工作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具有一种“对尚未想象出来的未来事件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理念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坐标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理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终通过社会评价标准体现.以现实社会需求为核心所建立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指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或者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所练技能、所养品质能否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按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它要为地方区域旅游产业,乃至国家旅游经济建设培养适应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旅游怎么写作等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坐标的,其教育的产品――学生正是市场上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管理怎么写作人员或涉及专业技术的应用性人才,即实用型人才,既不是那些搞学术研究的人才,也不是那些毕业后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之后才能胜任岗位的人才.

伴随我国经济建设推进和社会文明进程的演进,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日趋渐长,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逐步深入.近些年来,各级旅游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等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理念,必须满足在校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期望以及旅游企业等相关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怎么写作于地方、国家旅游行业经济发展方向,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为毕业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储备充足的原动力.

(二)以专业实践为归旨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理念

被誉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摇篮的国际知名旅游院校――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用于实践的时间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在校生逾千,其中一半在世界各地酒店实习,一半在校内,校内有300余间标准客房,以及相应的餐厅、厨房、酒吧、宴会厅、网球场、健身房一应俱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举止谈吐、衣饰一律按酒店工作实践要求严格训练.澳大利亚国际旅馆学校在校期间有三个学期让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即专业实习分为校内见习和校外实习.学生必须在旅游怎么写作性行业工作520小时,由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适宜的岗位,管理性实习同样是520个小时,怎么写作性实习和管理性实习结束后完成研究论文,这些都是当代世界旅游教育成功的典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除借鉴国外旅游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需要在国内从接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能够更加直接地、透彻地和无障碍地针对实际需求,创新性构建匹配工作岗位的专业素养模型,切实提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让受教育者学习“实用”、“够用”的理论课程,促进其理性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根据现有条件突出专业实践环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密切联系实践,提高他们自身的操作能力、专业技能.(三)以融入地域特色和文化要素引领地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自主创新的重构理念


高职院校一般为地方院校,由地方政府支持办校,立足和怎么写作于所在区域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怎么写作于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也是地方高职院校的存在价值与发展动力.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其建设、发展目标.例如,河南省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黄河文化旅游带、嵩山―少林寺、大伏牛山、南太行山、桐柏―大别山、古都洛阳与开封、龙门石窟与白马寺、河南博物院、卧龙岗、南阳四圣、古城商丘、云梦山与鬼谷子、黄河小浪底、虢国博物馆等各具地方色彩;旅游文化要素体现在故都文化、遗址文化、红色文化、花卉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特产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河南省高职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应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实践为归旨的基础上,引入河南省地域特色和文化理念,重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体现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为河南旅游未来发展,深刻挖掘地方旅游文化内涵,变产品驱动为形象驱动,塑造和强化地方文化旅游产品的主打品牌形象,应全面提升建设水平、文化品位和区域整体形象等方面输送专业型、技术型人才提供保障,与此同时,与地方旅游企业紧密合作,以怎么写作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不断引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自主创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实干型与创新型的人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