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618 浏览:105336

面对诸多留守儿童问题,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将他们引导好,使他们能够做到自治、自理、自强、自律,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眼前的要务.笔者在乡镇中学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探索教育方法的同时,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做法:

一、建立档案,了解留守儿童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各有不同,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作为班主任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就要建立学生档案,并进行整理.学生档案不仅要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等常用信息,还需要包括他们是否是留守儿童,监护人是谁,父母在哪里打工,本人兴趣爱好是什么,本人有什么特长,本人的愿望是什么.班主任要把自己的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

二、关注细节,留意生活的点点滴滴

虽然绝大多数农民外出打工后,家庭经济能力比以前大大增强,但是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抚人爷爷奶奶年老体弱,照顾不周,加上学生年龄偏小,他们多数不懂照顾自己的生活,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知识,而这些却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三、行为上多指导,道德上常引领

首先,在班级中为留守儿童树立道德行为的榜样,对于班级中好的行为要大加表扬,并以此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对于不良行为,要严厉批评.让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分清是与非,对与错,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应做,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其次,对待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反复现象,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多鼓励,少批评,不能挖苦讽刺.由于成长环境特殊,留守儿童不良的道德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正过来.所以,班主任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四、加强班级建设,发挥集体作用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会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教师可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来消除留守儿童的异常心理,从而达到约束行为、道德引领的效果.首先,应加强日常管理,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划》和《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语言行为,关心周围人的事,多为别人、为集体作贡献.其次,在班级中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发挥集体作用.比如拔河、接力、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形成团结奋发的集体气氛,拉进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还可在班级中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比赛,如跳绳、讲故事、下棋、手抄报等比赛,让留守儿童在这些比赛中各展所长,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从家长联系入手,做留守儿童情感的呵护人

(1)班主任应通过各种渠道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能随时了解自己子女的情况,要求父母多与孩子联系.除了不定时打外,还可以多给孩子写信,让孩子在思念父母时读读父母的来信,班主任也可在班上组织学生给远在外地的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甚至可以利用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面对面地聊天,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距离,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因素.

(2)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检测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甚至趁留守儿童父母在家时,组织郊外野炊活动,给他们制造感情交流的机会.

(3)班主任同时应多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交流,先了解其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如年龄、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情况.认真倾听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情况介绍,有针对性地向临时监护人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法建议,多与他们交换意见,共同教育留守儿童.

爱护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要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笔者相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爱心去感受, 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在同样的天空下,同样的阳光下,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