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证教育现状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25 浏览:11946

[摘 要]在我国,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是不同教育或培训体系下的产物,两种制度在其结构、依据和培养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既有一定的区别,又互为联系与补充.二者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必须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过程的高度结合,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融通的效果.

[关 键 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证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7-0008-02

“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相融通的课程,是“双证”融通的载体.对于“双证”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宏观上看,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专业课程的统称;从微观上看,则是某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个或几个职业岗位的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一门或一组课程.[1]“双证融通”即职业资格证书与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它是指以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一种互认和沟通.“双证融通”的实质是职业院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2]


一、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证融通”实施现状

针对广东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资格教育问题,笔者选择了广东省内18所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访谈、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专业考证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平均史较短

针对广东省18所高职院校进行的调查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史较短.在调查的18所院校中开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校有11所,比例达到6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平均史比较短,平均史约4年左右.

(二)证书的选择比较集中

在11所开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中有9所要求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取得书和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员)证书,2所则选择了其他证书.81%的院校集中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证书上.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证书通过率低、差异大

经过调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证书毕业时平均通过率约35%,在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中是比较低的.以通过率为标准来看,“双证融通”实施效果并不好.有些院校学生毕业时不到15%能通过,而有些学院却能达到85%以上的通过率,说明该专业在职业资格证书推行上不同院校存在很大的差异.

(四)高职院校普遍接受“双证融通”观念

约80%的高职院校明确提出要求“双证毕业”,只是在执行时候宽严标准不同.有些学院要求但不强制,有些学院明确强制要求,如果没有在毕业时获得有效职业资格证书将给予推迟毕业的处理.为了提高通过率,约40%的院校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有针对考证的课程,但同时50%院校的专业老师感到对提高资格证书通过率缺少有效办法.

总体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双证融通”上存在证书通过率低、不同院校通过率差别大、不同院校宽严标准不同的现象.虽然高职院校普遍接受“双证融通”观念,但同时约半数院校的老师感到对提高资格证书通过率缺少有效办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证”教育的实践和建议

从2006年起,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将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职业资格教育纳入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中开设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证书通过率逐年提高.从2005年起,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计划中把考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通过率多年超过85%.两校都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注重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结合,注重将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职业标准融入学历教育的具体内容中,同时在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政策引导方面为“双证融通”教育打好基础.

根据“双证”要求重组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重组必须遵循和贯彻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依托企业、教师,深入调查,做好职业能力分析,精心制订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计划.因此,必须紧扣职业标准中职业能力特征、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我们对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进行分析,要求相应的课程覆盖相应的模块,如《工作分析》课程覆盖人力资源规划模块,《劳动法》课程覆盖劳动关系模块,其他各模块都有相应课程覆盖.将专业核心课程安排为“大小课”形式,大课所有学生一起学理论,小课则采用分班形式进行实践学习.要求所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部分必须覆盖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部内容和人力资源管理师的部分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培养职业能力

1.实行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项目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标准中包含若干职业知识和能力模块,我们通过能体现和涵盖职业能力模块的项目教学,将实际的技能训练带入教学环境中,如南海东软学院在《工作分析》这门课程中设置了组织信息采集与处理、组织结构图绘制、工作岗位调查、劳动定额管理、岗位分析与设计、工作评价等知识和能力教学内容,其内容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资格鉴定的要求,通过学生在大课上了解知识点后,在小课上分小组完成若干项目达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这些项目包括学院组织结构图绘制、新生导师制执行效果调研、教师岗位说明书编写等.实行项目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可以直接迁移到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如新生导师制执行效果调研项目可促使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问卷法、访谈法的知识,并具备学会使用这些方法的能力.

2.实行综合实践训练,强化综合职业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不仅需要特定的专门技能,而且需要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南海东软学院在学年安排有人力资源管理调查统计、企业薪酬调查、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践项目,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调查统计、企业薪酬调查、大学生创业项目是利用暑检测的4周实践学期(又称为“小学期”),由专业老师指导完成,教师采用到企业参观、调研等形式进行实践学期教学.顶岗实习是在大三,学生到社会上的合作单位、实训基地或学生联系的单位,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实践训练让学生找到了在企业实际工作的感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怎么写作能力.(三)编制教学计划时要重视考证工作

1.合理安排考证时间

大部分学院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开始考证,如果安排得当也可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开始考证.理由是学生在大一完成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管理》、《劳动经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等基础课的教学,在第三学期考证时将完成《工作分析》、《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劳动政策与法规》的大部分内容,此时已经具备了参加考证所需要的大部分知识.再者在第三学期安排考证可以让学生尽快接触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最后学生还将有第四、第五学期的2-3次机会用来补考.

2.考前安排考证培训课程

安排专门的考证课程非常必要,可以集中复习各知识点并组织模拟考试,使学生得以巩固知识,攻克难点,熟悉题型,进入临战状态.为此,在教学计划的第十周,即考试前一周,将其他课程全部停掉,集中一周的时间全力备考,使得一次通过率不断提高.

3.课程考核标准满足资格证书的要求

课程体系的考核标准应该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专业考核要满岗位群的需要,这样才能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3]为了有效地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嵌入教学课程体系中,南海东软学院直接将证书考试成绩与相应课程成绩挂钩,且通过者可免修后续相关课程,另外其他课程的考试要覆盖资格证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实行职业资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资格教育适应了社会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资格教育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资格教育促进了学生就业.

笔者就所在院校和兄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资格教育在实践层面上的现状,尝试在理性层面上进行了梳理,旨在抛砖引玉,期盼更多一线的同行来进一步关注和参与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因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紧迫心情,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实需要,促使许多院校、教师开始探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4]

[参考文献]

[1]刘晓欢,向丽.高职教育的“双证”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职教论坛,2008(3):13-16.

[2]张苗荧.高等职业教育“双证融通”体系下课程设计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74-77.

[3]刘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课程体系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116.

[4]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5]黄锋.高职写作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3):39.

[责任编辑:钟岚]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