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69 浏览:20719

摘 要: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培养具有中级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本文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出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对这一专业教学的改进作了一些探讨.

关 键 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复合型”教师

一、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采取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校正是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同时根据国贸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已较为完备、职业资格证种类已经覆盖外贸行业的大部分岗位的现状,制定了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货代员、外贸业务员等外贸行业所具体从事的岗位进行分析,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课程设置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为主线,围绕职业岗位组织职业资格证的考证,围绕职业资格证的考证开设专业课程,各课程教材直接采用考证教材,以实现“岗、证结合”、“证、课结合”.在培养规格方面要求学生人人至少取得一门外贸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性的考取职业资格证,在能胜任单证员岗位的基础上向外贸业务员迈进.

1、学生偏科问题非常普遍.根据岗、证、课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所设定的每一个外贸岗位都有相应的课程与之相对应.如《报关实务》对应于报关员岗位,《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检验》对应于报检员岗位,《外贸单证制作实务》对应于单证员岗位,《外贸跟单实务》对应于跟单员岗位《国际货运写作技巧实务》对应于货代员岗位等等.由于学生在学习时就已经明确自己所要考证的目标,因此,对所参加的考证课程的学习方面非常的认真和努力,而对于不考证的科目明显不上心.另外学生在学习中按照自己的认知将课程划分为“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对所谓的“专业课程”学习比较用心,对所谓的“非专业课程”的学习明显积极性不高.最后学生被培养成具备某一岗位或相关岗位群的单一技能型人才.但由于高职学生主要面临的是中小型企业,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会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减少岗位设置,相应地要求外贸人才要具有较为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这使得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2、复合性教师的缺乏.目前,进行担任校内授课任务的主要是本校的专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这些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都是非常丰富的,对所带的课程内容也是相当熟悉的,但是,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仍然是不满意.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过于理论化,理论与实践脱节,如何将这些理论有效的和今后的实践、职业指导结合起来对这些专任教师来说却是有一定的困难.另外,教师教学内容的狭隘性.从教学情况来看,每门课的授课教师对自己带的课程非常的专长,而对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则相对比较陌生,比如教外贸函电的教师对电子商务的课程不熟悉,教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师不能把电子商务与外贸业务流程及其操作要领有机结合起来,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对英语的应用不够,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讲解等等.这样使得各门课程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衔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课程设置方面的欠缺.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当前外贸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规划,比如为突出学生今后外贸英文听说读写能力,我们重点突出外贸函电、外贸英语等课程,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在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需要大量的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从事对外贸易的人才,鉴于电子商务在外贸工作中的重要性,我们增设了很多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力.但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并没有象商务英语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一样对学生进行系统开设,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不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能力强,网上外贸业务操作不如电子商务的学生熟练.

二、对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改进的几点思路

1、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改革上,打破原有课程与学科界限,立足于外贸企业真实需求,以有利于学生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对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以及国贸等三个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强化对学生电子商务、英语应用能力以及综合才能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加灵活、宽泛的基础.

2、多渠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的“复合性”教师队伍.从一定层面上讲,教师是保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上,我们除了要求教师不仅成为岗位的“专才”,更要成为行业的“通才”,在培养复合型教师方面可以采用下列多种方式:一是促进各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请各专业的负责人定期对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课程培训或讲座.二是努力提高本校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资格培训师、考评员等考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技术技能培训,可以将外贸企业相关实战专家请进校园,与校内专任教师结成“一对一”关系,对教师进行项目培训.三是将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制度化、长期化,切实提高教师的外贸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联合,承担横向课题,为涉外企业进行业务策划和咨询,探索建立教学与科技项目开发与运行机制,使教师专项技能不断提升.只有当教师完全与外贸行业发展相融合时,才能真正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国贸职业定位指导及其职业要求教育等职业指导教师的重任.

3、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考核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形式:一是打破传统单一考试模式的垄断局面,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网上考试、案例分析、专题报告或调研报告、课程小论文、小组讨论、操作考试等不同的考试方式.二是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反映教学效果,探索科学、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笔试、口试、面试、技能测试、应用专题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做到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学校考试与企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