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建设的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66 浏览:13400

摘 要:以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为载体,以社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为输入,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机械工程师为输出,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形成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从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的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团队建设、条件建设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专业建设;机械;应用型本科;市场需求

作者简介:于凤云(1968-),女,黑龙江庆安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元林(1970-),男,山东平阴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201056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73-02

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了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原来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和工程机械两个专业统一为机械工程专业.根据市场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要,[1]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为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前两者强调的是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即本科人才,体现的是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大专和高职人才的区别;后两者强调的是本科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即应用人才,体现的是工程应用型机械本科人才与研究型本科机械专业人才的区别.强应用是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

目前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2011年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为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黑龙江科技大学被列入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应以怎么写作地方与行业为宗旨,培养地方和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机械专业人才.本研究以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为载体,以社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为输入,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机械设计师为输出,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形成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专业定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是省内唯一一个为煤炭行业输送矿山机械设备设计和制造人才的专业.根据煤矿高效生产、安全生产的要求,按照建设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教学怎么写作型大学要求,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德育教育为根本,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注重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机械工程专业建设要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怎么写作社会能力为核心,坚持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深化“三大”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是专业建设的必要前提.[2]目前,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作为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学术的卓越性,而是要满足怎么写作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领域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因此,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层次与学校定位、专业建设基础、现有师资和教学资源.

全面了解国内、特别是国内知名的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和相关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调研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科学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充分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机械制造方向培养目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和总结提炼,研究制定机械工程专业的总体建设思路、实现的建设目标、采取的保障措施等.

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体现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

1.人才培养类型和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把握好各类课程及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和学时比例.

为实现机械专业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能力素质培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培养类型上,根据学生特长和意愿,实施两种类型的培养:一是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二是选择优秀学生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在培养模式上,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采取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开展3年本科理论知识学习加1年企业生产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每年选拔15名优秀学生开展“3+1”人才培养.“3+1”培养模式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前三年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课及课程实验、通识教育实践内容;第二阶段是学生深入企业,实行“学校+企业”的双指导教师制,利用一年的时间到校外企业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实践内容包括学习企业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2.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邀请相关企业和部门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中,对常规学生的人才培养进行适当调整.对实施“3+1”人才培养的学生,在前期制定的“3+1”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结合企业,细化具体内容并进一步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以市场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构建突显实践能力培养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将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拓展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平台.

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完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3]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把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机械工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素质教育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各实践环节,更新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课程实验方面,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增加综合训练项目的比例.注重实验室开放的质量和效果;在生产实习方面,扩建实习基地,完善措施,确保实习质量,避免走马观花,流于形式.选择相关实践企业参与实习考核标准的制定,有条件的话可以在部分班级做生产实习校企双评试点;在毕业设计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继续深化学生毕业实习、就业、毕业设计一体化的改革.利用机械学科的设备优势,选取优秀学生做毕业论文、三维设计与仿真,其他学生加强专业基本训练,注重细节,杜绝检测大空的毕业设计.

为了解决学校教学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一线生产、管理、怎么写作的特点,引入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学校定期为学生开设课程或进行讲座,以弥补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

四、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实力

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机械专业人才,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作保障.在现有师资队伍基础上,通过学历提高、企业挂职锻炼、名校盯课、聘请知名企业专家等途径,加大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团队建设上,对部分有发展潜能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部分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派遣他们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并且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关于实验师资的培养,改变教育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注重理论教师培养的思想,加强实验师资的培养与建设.同时,鼓励专业课程教师投入到实验教学研究中去,鼓励他们进行实验教学研究的创新,从而建立校企“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科研团队建设上,围绕机械工程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明确本专业团队学术研究方向,满足科研促教学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五、条件建设,加大实验实践基地建设

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注重校内外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搭建较为完善的专业能力培养平台,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为依托,制定分阶段、分目标的关于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搭建较为完善的职业能力培养平台,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校内职场模拟和校外顶岗锻炼为载体,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结合能力培养平台的搭建,制定了实验室、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期规划,分阶段确定建设目标;加强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学术报刊、网络视频等资料的建设.

六、结束语

在认真总结和分析上一轮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的机械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和拟采取的做法是以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且操作性强.建设成果和经验对于机械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通过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的调整,研究成果对其他专业建设及卓越工程师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