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41 浏览:12753

摘 要:《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是汽车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专业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对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将实验室与多媒体教室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关 键 词:汽车电气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31-03

《汽车电气设备》作为汽车专业类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各电气系统的作用、构造、原理、使用与维修,教学内容在汽车维修岗位需求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我校以往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即针对某一部分内容先进行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实验课;课程所有教学项目都结束后再集中进行教学实训,进行故障检修的学习.此教序模式理论与实践分开来教学,实践课程在理论教学全部结束后才进行,学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不够,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汽车教研室以《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牵头对汽车基础类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资源,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教学改革.经过改革,该课程不仅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一学期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明显高于改革前.

一、改革前课程状况

《汽车电气设备》课程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模块,教学计划安排52课时,教学50课时,系统复习2课时,传统教学课时对每模块的教学安排如下:

教学安排上采用理论教学两个班级合班上课,实验课单班上课,合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出于课时的安排,并不是每个教学模块都能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学生进行实操的联系课时不足;对于电气设备与电气系统故障检修没能安排课时进行,需后续其他课程中集中训练.

二、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

一体化教学改革克服了理论加实践教学方式的缺点,对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考核方式均进行了教学改革:

1.课程设计.取消每个模块的实验课,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统一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实物、实验、设备搬到课堂上;在每个模块中增加对本系统的故障检修单元,深化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能够对相应系统的故障进行检修,提升学习目标;不再单独设立汽车电气设备线路模块,将此模块的教学贯穿于整个课程中.每模块的系统故障检修单元均对此模块的电气线路进行分析诊断,汽车电气原理图、线路图在教学中逐步深入掌握.具体教学模块安排如下:

2.教学实施.由于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都比较紧凑,对于每个模块都制定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在教学之前完成,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实行单班分组教学,每组5位同学,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使每位同学有机会动手锻炼,又足以相互配合;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板书列出提纲,让学生对具体内容进行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多媒体播放动画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教学方式的优点.以10课时起动系统模块教学为例: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此模块的学习能够完成以下项目检修:(1)对起动机进行检修;(2)对起动系统常见故障能够进行诊断、维修.

教学实施:针对以上两部分技能要求,将本模块的知识分成三部分:起动机与起动系基础知识、起动机检修与试验、起动系统故障诊断,此项目的学时分配及教室安排如下:

该教学班级有40位同学,教学中5位同学为一组,每张课桌分配起动机一台、拆装检测工具一套;万能电器实验台进行起动机的空载和负荷试验;发动机台架可以设置起动系统故障,方便学生进行起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在起动系统项目授课之前,制定如下预习项目,让学生对起动机及起动系统有理论上的了解:起动机安装位置与作用、起动机结构及各部件作用、起动系统控制控制电路控制过程分析.(1)起动机、起动系基础知识.学生观察起动机在发动机台架上的安装位置,配合多媒体动画演示,慢镜头回放发动机起动过程,学生总结起动机作用、对起动机的要求、工作特性.各组学生合作拆卸起动机,观察起动机三大组成部分,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行分析起动机内部工作过程,用文字描述出该过程,教师检查各组的完成情况,在黑板绘图集中讲解起动机各部分零件及起动过程,多媒体动画播放起动机起动工作过程,各小组完善自己的文字描述.教师指导学生安装起动机.(2)起动机的检修与试验.此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对起动机进行检修,教师演示起动机检修项目及分析为何要检测该项目、该检测结果是否合格.各小组跟教师一起操作,记录各组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判断.每位同学轮流进行检测,如有疑问同学间互间帮助解决,具有代表性及统一性的问题教师补充说明.各组检测、安装完成后,教师运用万能电器实验台进行起动机空载和满载性能试验的分组指导.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此试验不再使用各组学生的起动机,使用一台在课前已固定在台架上的起动机进行.(3)起动系统故障诊断.此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故障分析与诊断能力,每4组同学使用一个发动机台架.学生课前预习此帕萨特起动系统控制电路,教师通过控制图引导学生分析起动机不起动、起动无力、起动机空转三种故障现象可能存在的故障原因,确定查找故障点的思路.学生熟悉台架上起动控制电路即可进行故障诊断分组练习,教师设置故障,各组起动发动机描述故障现象,给出此故障检测流程图,按其流程图完成顺序与质量在台架上进行排故,排故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操作进行规范.此种板书、多媒体动画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部分通过动画来辅助完成,提高了动手实践的时间比例,同时各小组间存在比较,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通过10课时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3.课程考核.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方式采用实操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课程成绩由期末理论考试与实操按照各占50%的比例确定.实操部分针对本课程所学,设计蓄电池检测、发电机检修、充电系统故障诊断、起动机检修、起动系统故障诊断、灯光系统故障诊断、空调控制系统故障检修七个考核项目,学生抽签选择其中两个考核题目,如此可以保证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做到全面复习,避免了只针对考试题目进行复习的弊端.

三、改革效果与存在问题

《汽车电气设备》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的增加使学生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强化了实操技能,同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显示出比以往教学方式明显的教学效果优势,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奠定了基础.由于受到总体教学计划安排的限制,本课程的课时有限,无法进行反复的强化练习,学生无法积累检修经验,还需在后续教学中进行强化;由于教学场所和实验设备的限制,有的项目只能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无法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完整动手操作.针对以上问题教研室在拟将教学计划中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进行整合,增加一体化的教学时数,同时逐步增加实验设备台套数改善实验条件.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条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必备的品质.


].广西轻工业,2009,(10):142-143.

[5]徐立平.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5):28-29.

[6]廖一峰,毛桂生.“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2):124-126.

作者简介:赵世婧(1979-),女,山西交口县人,江苏大学2003级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