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988 浏览:108220

【摘 要】中国高校金融教学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探索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中国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常用三种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 键 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模拟实验教学校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01-02

金融专业是经济学类专业中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学科之一,主要培养综合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金融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要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具有创新的勇气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但中国高校培养的金融类毕业生虽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体现了中国高校金融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分离严重的问题.因此,探索金融学实践教学的模式,反思中国金融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高校金融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1.案例分析实践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由授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设计――案例展示――案例分析讨论,用已有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又由现实经济问题验证已有理论,发现新的理论.对金融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都可以采用在课堂教学时引入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提升教学效果.尽管在案例讨论部分教师可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课堂讨论的时间有限,发表的学生只是个别代表,无法体现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国内外金融形势变化快,教师在使用案例时,存在案例陈旧,学生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金融实践教学的质量.

2.模拟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在金融教学中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能让学生在实验室模拟完成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业务的仿真操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的衔接.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都根据金融专业的特点,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校内模拟实验室.如长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金融模拟实验室能完成商业银行交易业务、证券投资和外汇投资等模拟操作.但金融业务更新速度很快,业务流程、交易方式和管理规则不断调整,学校由于资金限制,无法满足实验室同步更新,模拟教学环境与真实金融业务相差甚远,缺乏市场灵活性,无法使学生真正了解市场,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3.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是金融领域最活跃的组织,学生到这些金融机构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直接了解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学校也能根据学生的实践总结和企业的实践评价,对金融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金融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在金融企业接受的实践技能训练比在校内模拟实验室的训练更加真实,让学生从事具体的金融工作,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他们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别,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对中国金融实践教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金融人才.但总的来说,金融实践教学仍以案例分析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社会实践教学不同程度地流于形式,金融部门出于信息保密,一般只让学生参观金融部门,看看业务流程,或从事一些打杂工作,远未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二中国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实践教学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可有可无.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实验室配套设施不到位,管理不严格,极度缺乏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教学的基地,这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丰富,缺乏行业从业经验,因此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这也严重制约了金融专业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金融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银行、证券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的都是资金融通和信息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业务的保密性强、怎么写作质量要求较高,由于学生对业务不熟,效率低下,企业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对于接待和配合高校学生校外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有些金融企业即使同意提供学生实习岗位,一般也不让实习学生介入实际工作,能够直接接触或者顶岗实习的机会较少,往往只是允许学生参观业务流程或安排简单的打杂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失去意义.

3.金融实践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金融教学中,很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务操作性,如证券投资、外汇交易、期货写卖等,但由于校内模拟实验室的现代化教学条件不足,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缓慢,大多数课程仍是“纸上谈兵”,学生只具有理论,缺乏操作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这与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的职业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学生毕业后很难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4.金融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许多高校都会安排学生在毕业前到金融企业实习,通过实践使学生参与具体的金融业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活动,反思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但认真在实习单位积极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并不多,有的学生忙于准备考研或出国,有的四处找工作,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实习.有的学生即使参加实习工作,看到实习管理不严,无故缺勤;在实习中遇到问题,也不愿意虚心请教.同时,金融企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也只安排学生进行参观或简单操作.这些原因导致高校金融专业校外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实习效果差,而缺乏管理和监管,又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实践教学的低水平发展.三完善中国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1.更新观念,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应改变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树立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规定相应的学时学分,除了安排校内实验课程外,要合理增加社会实践课时,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另外,金融企业应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协助学校开展各类金融实践教学活动,完成金融类人才的培养任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对积极支持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的金融机构,政府应给予相应的鼓励或优惠政策;对实践活动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

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开拓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途径

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贯穿于课堂内外.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料和电子资源,引入新的金融交易平台和操作软件,使金融实验室能满足证券、期货、外汇和保险等课程的实务操作需要,为学生提供全真的职业环境和业务操作流程,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专项技能和职业素养.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个人兴趣.如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每年会定期举办金融专业基本功大赛、股评大赛,聘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提高学生在金融投资方面的实战经验.最后,推行课证融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金融行业实行严格的从业资格准入制度,金融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推行课证融合,既能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获得资格证的比例.

3.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由于金融机构对自身经营状况具有较高的保密意识,实习学生接触介入具体金融业务的难度较大.对此,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各类金融企业联系,积极探索与区域金融机构合作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可以灵活选择实践教学基地,除了与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外,还可以选择财务公司、中小企业信贷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等金融相似度检测公司.另一方面,学校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可采取双向交流的方式,鼓励专任教师定期到金融机构进行技能培训或参与金融产品开发,培养“双师型”教师,增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同时,金融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可以客座教授、兼课教师的身份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与学生分享他们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投资心得.通过这种合作,既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金融企业以及金融人才的技能要求,也能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力量.

4.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效果评估

实践教学的管理规定包括课程的实训大纲、实训手册,以及各项专项技能的操作要求和考核标准.每次实践教学结束,学生都应上交规范的实习报告或实习总结,并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做好记载,按照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计入课程成绩.为了不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应对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制定细致的标准,以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因此,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实习部门意见、指导教师评语以及学生自评在内的评价体系,通过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反馈的实践教学信息,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