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实用型英语笔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267 浏览:58848

随着对外交流的加深,市场对实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针对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英语专业的笔译人才培养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用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翻译市场的繁荣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机会与挑战并存.但是翻译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翻译人才奇缺,译文质量低下,大量实用文体粗制滥造等.在这些问题中,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的匮乏和队伍的“断层”,是翻译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黄有义、黄长奇指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翻译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翻译人才之间的巨大差距是翻译质量问题的核心所在,因此,确保翻译质量首先应该从翻译人才培养入手.

目前,我国的翻译教材译例的选择大多倾向于文学题材,学生所学的基本上是文学翻译的基本技巧和评价标准,而在真实的社会中,文学翻译的经验并非对任何文体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其次,很多高校教师把翻译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常常以语言教学的模式来讲授翻译课,重技法讲解,轻实践,多采用讲解翻译技巧,单句练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这充分说明了当前的翻译教学亟待调整与改革,应强调以实用翻译为主.而被喻为“塔”的高校,如何培养实用型的笔译人才呢?从2011年开始,我校英语专业对实用型翻译人才培养进行改革,结合这几年来我们的做法,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二理论基础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开始从翻译理论研究转向翻译人才实训研究.日内瓦大学的教授Lee-Jahnke指出:在全球影响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外语熟练程度以及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翻译培训就变得尤为重要.她认为理论、时间和教学法是翻译培训中的三大原则.[1]德国学者MartinForstner也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利益的密切关系使得翻译培训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大环境中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李明、仲伟合对翻译工作坊教学进行了研究,并且指出:翻译教学界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翻译过程.[2]即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过程为导向,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识别翻译问题并恰当运用翻译策略解决翻译问题能力.刘和平也提出了“翻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练就的”的教学理念.[3]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廖志勤提出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翻译综合素质、合理翻译知识结构、较强实际笔译能力的实用型翻译人才.[4]蔡平认为翻译本科专业最根本的教学目标,还是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丰富他们的翻译知识,把学生培养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翻译人才.[5]

由此可见,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是当今高校英语专业应当思考的问题.如果要培养人文素养较高、翻译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改革就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三实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

翻译教材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词法、句法、语篇为主线,大多是对翻译技巧的总结;第二种是根据社会学符号或语言、语篇理论来编写,其目的是摆脱主观印象式、评点式的教学;第三种是以实例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使用翻译能力.这三种教材各有利弊,要么过于强调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忽视了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性作用,会使教学失去系统;要么过于看重翻译理论的作用,又会使翻译学习变得纸上谈兵.如何处理好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呢?

Keeley曾经说过“我从来没有严格禁止过翻译理论的应用,但我总是想方设法让翻译理论出现在房屋中远处的某个角落,只有在急需时才让它真正露面”.[6]因此,在翻译实训中,翻译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学生要了解一些比较流行的翻译理论,如功能对等理论、目的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等,以便理论指导实践.

培养实用型翻译人才,翻译材料的选择就不能单纯地以文学翻译为主,要具有多样性、时代性、信息性、实用性,如广告题材、新闻题材、旅游题材、科技题材,都要有所涵盖.其次,材料难度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耐心,善于引导;最好能与翻译市场结合,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翻译材料.我们课题组曾经为大庆油田翻译过钻井系列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选取了一些较为简单的资料让学生翻译,使学生了解到作为译者的艰辛.

2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合理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媒介,扩大每堂课的信息量.同时鼓励学生制作PPT课件,逐渐渗透熟练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是翻译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虽然有见习、实习的机会,但是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呆在学校里,以课堂学习为主.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监督者的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应给与学生“当家作主”的地位,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翻译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为了使学生体验翻译的过程,译者的责任,同时也减轻翻译过程中的焦虑程度,采用了“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学生分组.将全班分为7~8个小组,每小组4人.班级中英语综合程度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员经组长与其他学生“双向选择”后确定,便于团队合作.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各司其职:资料查询,资料选择,执笔,校对;每人每周换一次角色.目的是让学生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让学生知道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翻译不是单匹马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

课前准备.每次课前每个小组到老师那里去领“翻译任务”(而不是翻译作业),然后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始工作.负责资料查询的学生不但要查出疑难字、词,还要查找文章相应的背景知识,以保证翻译风格与原文一致.负责资料选择的学生要在若干种可能的词义中选出1~2个最为贴切的翻译,供执笔的同学参考.执笔的学生在组员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着手翻译,并将翻译中遇到的困难记下来.校对的学生不仅要对译文的语言能力进行检查,更要注意其翻译风格是否与原文相符.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必须从始至终跟踪到底,只要认为有问题,就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讨论修改.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