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暗示理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55 浏览:18334

摘 要: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其教育作用已逐渐凸显.本文通过明确心理暗示的分类,并借鉴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了心理暗示过程中的五方面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同时探析了心理暗示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应用.

关 键 词:心理暗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心理暗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学习生活中有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环境急剧变化,使高校传统的集中统一的显性教育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教育的实效性明显弱化,这一现实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在改革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教学为主的显性教育的同时,也注意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必然结果.

一、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一)分类

心理暗示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其分类也不同:从暗示来源的维度来划分,心理暗示可分为自我暗示与他人暗示.自我暗示是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暗示.他人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从暗示的性质的维度来划分,心理暗示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暗示是指使人增加力量、勇气、信心,进而增进正确行为的过程及效果的暗示.消极暗示是指使人气馁、抑郁,进而抑制正确行为的过程及效果的暗示.

(二)影响因素

心理暗示的发挥效果受一定条件的影响,结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将影响心理暗示的因素划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Who——暗示者在暗示的过程中,暗示者的权威性、影响力及人格魅力等因素直接影响心理暗示的作用效果.

What——暗示内容在进行心理暗示的过程中,暗示者所采用的语言暗示或非语言暗示的暗示内容,也直接影响着心理暗示的作用效果.

Which——暗示情景在进行心理暗示的过程中,周围环境因素会对心理暗示产生直接的影响.

Whom——受暗示者受暗示者是心理暗示的主要对象,其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独立性及知识水平等因素直接影响心理暗示的作用效果.

Withwhateffect——暗示效果在进行心理暗示的过程中,暗示的反复性、进行暗示刺激的特殊性和新异性对暗示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隐性课程”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延伸应用,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概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是围绕教育目标的实现,对各教育要素的完善优化以及对教育活动运行程序的设计安排.一般来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大致可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如图2.1所示).

第一,规范教育者.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经过教育者在实施教育之前,精心设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第二,设计教育内容.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把目的和内容潜隐起来,让教育对象意识不到自己在接受外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在教育对象无反感和积极的参与中实现教育目的.第三,遴选教育载体.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样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别重视“教育载体”,强调教育者必须借助于特定的物质形态、制度形态或精神形态的教育载体将教育内容全方位地传递给受教育者.第四,预测教育效果.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的方式主要是以受教育者的自身体验完成,一旦形成就深入内心、效用持久.第五,完善教育体系.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体系使之成为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施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图2.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

三、心理暗示理论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暗示理论,不但有利于完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体系,丰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而且可有效地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加强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的双向互动.

强化自我暗示,塑造权威形象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暗示的理论,教育者承担着暗示者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作用,暗示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育者要不断强化自我暗示通过其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暗示.


丰富非语言暗示,渗透隐性课程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是以一种隐蔽的、渗透式的方式展现在受教育者面前的.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暗示的理论,可有效地渗透“隐性课程”,用丰富非语言暗示的方法,提高渗透“隐性课程”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优化暗示情境,丰富教育载体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暗示的理论,教育载体就是暗示者所创设的暗示情境,主要以课堂氛围和校园环境为主.洛扎诺夫经过长时期的探索认为,人在清醒而放松的状态下,可暗示性和有意识的判断能力同时出现.在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发挥心理暗示的最佳效果,从而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四)应用积极暗示,激发学习动机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暗示的理论,受教育者就是承担着受暗示者的角色.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应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而且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动机激发意识和手段.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暗示理论,这,有助于诱导受教育者的学习情绪,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积极学习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