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为平台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361 浏览:135129

摘 要 :教育背景的复杂化,教育主体的等级分化以及高校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原来传统式的说教灌输形式开始向寻求隐性的视角、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转变.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使得其教育活动载体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主要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探究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关 键 词 :创新工作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56-0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主要通过一种比较隐蔽的形式,向受教育者逐步渗透教育内容,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暗示、启迪和潜移默化的心灵碰撞,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不拘泥于传统说教的教育模式,广泛利用校园资源来传递和运载教育内容,让教育主题乐于接受.

一、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形式的内涵特征

创新工作室的成立顺应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为手段,以激励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培养为载体,以着力塑造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其内涵特征主要有两方面:

(一)教育目的的隐藏性.“高等学校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创新工作室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同时,向大学生广泛渗透钻研自然科学中的科学道德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这些隐性的、潜意识的教育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教育方法的间接性.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一种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将其教育内容直接地传授给受教育者,强调教育内容的传授结果,忽视教育内容的传授过程.与之相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从受教育者的视角出发,充分关注受教育者的主观感受,强调教育内容的传授过程,为受教育者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在彼此间的情景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创新工作室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构筑了多主题、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教育方法,通过开办科技创新课程,举行科技创新讲座,创建科技创新基地,从生产实际中去汲取科技创新教育元素,营造一种探究学术、鼓励创新的活跃氛围,在科技创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坚持的原则

1.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首先,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应以专业课程的传授为基础,指导教师在传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运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传授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应注重采用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较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易于接受并理解专业课程,同时逐步渗透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以引导学生兴趣出发组织开展多种创新活动.创新工作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一些与创新相关的科研课题,在此过程中,应全面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创新设计想法,然后以与指导教师互动交流为前提,实践自己的创新设计想法,最后创新工作室既完成了创新科研工作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工作能力,也充分利用了创新工作室潜在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增强受教育者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受教育者间的团队协调配合能力.首先,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形式是以工作小组为团队组织开展创新设计活动.组成创新工作室的学生的个人素质及特色不同,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素质情况及个性特色安排设置创新工作小组.创新工作室的工作任务面向的不是单个个体,而是每个工作小组整体,在组织开展创新活动时,创新工作小组的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点的同时,更应注重创新工作小组每个个体的互动与交流,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在彼此的协作配合下弥补工作小组的劣势,以优缺点互补的小组组成形式,共同完成创新科研工作任务.其次,以创新工作小组为主管理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主要面向学生,因此,创新工作室的管理主要以由学生所组成的创新工作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制定创新工作室的工作时间,在不同工作小组的共同协商下,制定组织开展创新活动的主题及形式.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开展创新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工作热情,以创新工作小组的形式管理创新工作室,增强了不同特点的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更锻炼了创新小组内部及不同创新小组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法

1.以指导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其内化为正确的行为规范.首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就是说作为教师,不仅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责任,也要肩负起“传道”的使命,所谓“道”即一种道路、一种方向、一种方法.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治学态度都会对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做事方法、处事原则等各方面产生影响.这就对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的养成提出要求,高校教师需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以德修身、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人格魅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教师是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承接者,拥有个人特色人格魅力的教师易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典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人才培育过程中的带动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一种愉悦、宽松的环境中,感染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接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逐步内化为正确的行为规范. 2.从实际出发,构建创新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应以高校创新教育教学的精神为主导方向,由于各学院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不同,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还应将各学院的特色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形成“以赛代学,以展促学”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创新潜质、提供创新基地,搭建一种学生与社会接触和交流的平台,发挥学院和学生双方面的互动性,形成创新学习的优良学风,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创新工作室所组织开展的创新活动、设计的创新主题以及实践方法,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视角寻求灵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创新活动,设计创新主题,使学生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让创新活动与现实紧密结合.这种贴近生活式的教育模式,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其所蕴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3.以学生的兴趣特色为导向,尊重个性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教育理念.首先,“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思想和心理存在一种‘自身免疫效应’,当外界的思想与人固有的思想体系发生冲突时,人自身的原有思想就会形成一个‘保护层’来阻止外界思想的侵入,并且,这种外界思想被人感知的程度越大,它所受到的排斥就越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要是在一种宽松的教育环境中,采用间接的,易于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方法,逐步渗透教育内容,从而更全面地化解“自身免疫效应”,在实现思想转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某种思想意识内化到受教育者身上.其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活动的设计、相关科研课题任务的完成都以指导教师传授的专业课程为前提,传统的传授方式是一种教师为中心,机械地传授理论知识,教师易形成疲劳感,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降低.与之相反,在创新工作室中,指导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主体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式的创新型教育理念.在创新活动的主题设计与实践过程中,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充分采用能够满足大学生切身利益需求、体现大学生价值观,调动大学生兴趣的创新手段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