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色环境的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99 浏览:44268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可见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就像《三字经》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因此,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及其全面发展,适宜的教育环境的创造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创造环境呢?

乡镇幼儿园可以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创造出具有艺术美、文化美、动态美的特色环境.而我们刚好生长在盛产绿竹的美丽横溪,那不如就让青青绿竹走进我们的幼儿园,走进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苏东坡曾说:“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子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我们何不在幼儿园的展橱柜挂上苏东坡的《墨竹图》,让风姿绰约的竹子栩栩如生地映入幼儿的眼帘;我们何不在幼儿园的摆设区陈列精致美观的竹花篮、形象生动的竹子火把、惟妙惟肖的竹雕等艺术品,让幼儿的视线长时间地停留在竹工艺品上,从而激发他们对竹子的兴趣,增加他们对竹子的探索;我们何不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区开辟一片小竹林,让幼儿们去主动探索竹子的奥秘,加强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呢?

既然幼儿们已经欣赏了令人爱不释手的竹艺术品,那么我们不妨趁热打铁让幼儿进一步与竹制品亲密接触,使其能更深入到竹文化之中.而在此环节中,如何适当地将教育与环境结合是关键所在.

福禄培尔曾说:“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幼儿.”幼儿在年龄、个人发展中存在差异性,所以我们要按实际情况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不同的教育指导.例如:小班的活动区“娃娃家”,可以添加竹箩筐、竹餐具、竹桌椅等,以提供幼儿游戏玩耍之需,从而让简单环保的竹制品来替代日新月异的玩具;中班的建构区可摆放竹积木,让幼儿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拼搭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模型,使其大脑得到一定的锻炼;而大班幼儿则可以在音乐区接触一些竹乐器.我们都知道竹乐器对中国音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自周朝以来历代都用竹定音律,故晋代音乐有“丝竹”之称.试想让清脆悦耳的“丝竹”偶尔也代替一下钢琴、手风琴等乐器,也别有一番风味.通过音乐形式的多样化,无形之中竹文化也渐渐深入了幼儿的内心,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我们不要求幼儿对竹文化彻头彻尾地了解,但幼儿起码可以粗浅地感受到中国的竹文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竹子走进教学活动中去,让我们的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竹文化”.我们教师在课时的安排上可以根据竹子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来排插一些课时,再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相应的从易渐难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不仅在教学上要灵活,在户外活动方面也要灵活、创新.过去幼儿们每天的户外活动主要是大型玩具、跷跷板、玩球等,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枯燥又乏味,毫无新意.那么我们怎样让幼儿的户外活动变得有特色、有意义些呢?

“跳竹竿”“踩竹高跷”“竹竿舞”等形形色色的特色活动就可以让他们玩出快乐、玩出健康、玩出农村幼儿的特色.例如:“跳竹竿”活动使幼儿加强合作意识;“踩竹高跷”活动使幼儿掌握维持身体平衡的技巧;“竹竿舞”活动使幼儿调动身体的灵活性.这些活动让他们的大脑和身体一起运动、一起锻炼,让幼儿们变得更加活力四射.

因此,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不单单是竹子),可以为幼儿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内环境,让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龙津博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