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46 浏览:155265

摘 要:本文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总目标出发,针对构建优化的课程体系、重视绪论教学和改革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 键 词: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肩负着向生产实践的一线岗位输送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高职教育正逐步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其培养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一定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又掌握很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涵盖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非金属材料、铸造、锻压、焊接、金属切削加工等,如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到课程内容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加上学生基础薄弱,就会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构建优化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主动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必要的取舍;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兼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与合作,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重组,同时增加生产实际的范例、实践教学及实训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形成多元叠加与理实融合相结合的优化的课程体系.例如在讲解典型表面切削加工方法时,根据学生技能要求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介绍不同表面成形时所用的机床、刀具、加工方法及其特点,以及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但对加工所用机床的具体结构、传动系统等就不做详细介绍,并且通过现场教学,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容易消化理解和掌握.

2.重视“绪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绪论作为一门课程讲授的开篇,教师精心准备并讲好,对后续的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让学生了解研究对象、课程体系.讲解时可先从机械制造概念切入,机械制造包括生产技术准备、材料的生产、零件毛坯的制造、零件的加工、检测和装配、整机运行等,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工程材料、毛坯制造方法、金属切削加工.其次,介绍学科发展简史、我国制造业现状、国际上先进制造技术和发展趋势,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介绍课程结构,掌握教学要求.该课程三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分别是:“工程材料”部分,以剖析铁碳合金的金相组织为基础,重点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选用及其热处理方法;“毛坯制造方法”部分,熟悉铸造、锻造、焊接等热加工工艺过程,重点掌握常用机械零件不同生产类型的毛坯选用方法;“金属切削加工”部分,熟悉切削加工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典型表面(外圆、内圆和平面)的加工方法,常规机床(车床、铣床、磨床等)适用加工表面和精度等级,并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绪论课的讲解,便于学生对课程的框架结构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为接下来的系统学习做好铺垫.

3.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内容包括大量抽象难懂的概念,且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教与学枯燥乏味.实践表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3.1多媒体形象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动画、影像、视频等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强大的表现力,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形象生动、直观易懂的形式予以呈现,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印象深刻,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铸造工艺的教学中,由于学校设备有限,课堂上播放砂型铸造工艺过程的影像资料,在播放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如同亲临现场,了解铸造工艺过程,提高感性认识,更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讲解铸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造型方法、分型面的选择、确定浇注位置和铸造缺陷等,学生接受起来就更加容易,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最终应用到实践中去,为生产实践怎么写作.

3.2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模式实质就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场教学是将实习工厂现场作为教学课堂,通过教师讲解和操作演示,让学生对加工工艺过程进行初步认识和操作,然后教师深入讲解基本理论,接着学生通过金工实习对理论进行验证性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例如在金属切削加工现场教学中,学生直观地学习各种机床的运动、零件表面成形的加工方法,然后通过理论课程学习,熟悉各类加工方法(如车削、铣削、磨削、刨削、钻削、镗削等)所用的机床、刀具、加工时的切削运动及加工特点等.再进一步通过金工实习实践操作,针对具体零件精度要求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合理选择加工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验证,不仅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而且工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现场教学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

3.3任务驱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差,学习效果不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转变为提出任务、进行引导、说明原理、提供示范、评估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独立进行信息查询、制订计划、完成任务、进行评估.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整个学习过程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求知,逐步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学习效果较好.

4.结语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教学方法,并且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随着现造业的快速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用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