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构造》教学新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19 浏览:144056

【摘 要】论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软件开发三个方面对《建筑构造》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强调了职业能力,教学合作,学做合一.

【关 键 词】《建筑构造》教学模式软件开发职业能力

《建筑构造》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院作为一所专业性非常强的高职院校,这门课又是重中之重,纵观全院的各大系部,无论是在建筑专业、城规专业、土木专业,以及管理专业均有开设这门专业基础课.然而,长期以来《建筑构造》都出现了一种状况,就是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为此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做了以下几点的摸索和改革.总体的思路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符合认知规律.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实际的项目工程为载体,与建筑设计相融合

作为教学的载体,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

在这次《建筑构造》课程改革中,发挥校企合作,将建筑构造与实际的建筑工程融合.且以建筑设计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建筑设计分部分项工程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工作任务进行组织和安排,课程教学任务明确定位为培养建筑施工图设计师的职业岗位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教学内容以真实或检测设的工程项目按分部工程分解、整合成六大知识模块,每个模块按实际工作程序又分成五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设为一个学习单元(见图1-1).课程的教学以任务模块引导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程序化学习和训练掌握一项专项能力,将各项专项能力综合起来逐歩形成建筑施工图设计的职业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习单元按实际工作步骤程序化,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见表1-1)

二、教学模式改革——强调学生主动性,教学合作性,学做合一性

本次教学模式主要程序见(图1-2),明确了教师及学生在当中的任务和主要工作.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1)学生学习程序化、教师工作程序化,教与学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程序化教学既能让学生熟悉未来实际工作的流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学习任务明确.而教师工作的程序化更便于制定工作标准并按照工作标准施教.

(2)任务驱动、按模块训练.

以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每个模块为一个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的完成将为下一个训练单元提供操作经验,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形成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3)学做合一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学做合一,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无缝对接.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学做合一,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无缝对接.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

就目前来讲,高职强调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这个思想的导向是正确的,但很多时候,如完全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会受到许多限制因素,如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教学体制的管理,资金的来源,学生的管理.很难完全的与之符合.对于建筑这项复杂的工程状态来讲,尤其难以实现.但可以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来进行完成这一想法.开发一套既能完成课程教学又符合工程实际的配套教学课件是非常“实用”的做法.

在这个思路上,笔者开发了一套完整与教学设计模式相适应,与教学内容吻合的一套课件(此课件荣获广西区第七届多媒体大赛二等奖,获第四届全国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在课件中运用了工程资料图片、影像资料,且通过虚拟软件制作动态的三维逼真的模型图,逐步实现将工地搬到教室,将学生置身于工作场面.这样不仅有利于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这套课件实施以后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四、结论

《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在这次教学模式改革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与实际工程相适应,且将构造设计与建筑设计相融合.二是教学模式的程序化,强调教学合作性,学做合一性.三是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创新,丰富课堂.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海燕,张占伟.高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105-106.

[3]薛必芳.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