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057 浏览:68098

常怀忧患意识,增强忧患责任,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素质.作为一名从教32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目前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德育.

如果说目前的职业学校教育存在隐患的话,最大的隐患是德育;如果说目前的职业学校教育有可能出问题的话,最有可能出在德育上.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我脑子里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德育.

一、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方面旧体系已经打破,新体系尚未建立.这个时期的德育工作难做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纵观国际教育,许多国家的德育出问题,也大多在这一时期.

今天的社会,信息爆炸,思想多元,今天的孩子,比起他们的前辈,是何等的幸运,又是何等的不幸.幸运是指自由空间和发展空间更大了;不幸是说困惑更多了,陷阱更多了.我们可不可以用三个“不再”来形容今天的职业学校:学生不再单纯,校园不再安宁,教师不再权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德育怎么搞,的确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与教育界的前辈相比,与外国的教育同行相比,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还面临一个特殊的困难,那就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如今我国的教育已经从整体上进入独生子女教师来教育独生子女学生的时代.所以,谈学校的德育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古今中外都未经历过的旷世难题.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都不容乐观,都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谈问题,倒苦水,不是为了发牢骚,更不是为了推卸责任.恰恰相反,认清形势,正是为了把握方向,明确责任.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期,面对的学生是独生子女,这些既是困难,也是机遇.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如果我们能逆势而上,勇于担当,继承传统,改革创新,保证德育工作不出乱子,进而有所建树,探索出一套新的德育体系,那将是一件惠及当代、泽被后人、功德无量的事情,是对人类教育史的重大贡献.

认清形势,我们是否可以用四个“最”字来勾画当代德育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困难最大、机遇最大、责任最大,如果做得好,贡献也最大.

二、走出目前德育工作的误区

我们做任何工作,思想到位是措施到位和行动到位的前提.思想到位首先要求我们走出思想误区.当前我们做德育工作必须走出以下几个思想误区:

一是走出社会、家庭、学校“三分天下”的误区.德育工作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但“三位一体”不能没有主次,“三位一体”也不是“三分天下”.社会有时是具体的,但更多的时候是相对抽象的.当我们说某一件事是全社会负责时,往往是没有人负责.所以,当我们说青少年的德育要全社会负责时,也总是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养不教,父之过”,青少年德育,家庭要负责,但是让家庭承担青少年的德育责任有许多先天不足.特别是今天,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共同守着一根独苗,这种421现代家庭结构,溺爱之情空前绝后、前所未有,由他们来做孩子的德育工作,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往往会出现5+2<5甚至5+2≤0的局面.因此,我们要走出德育工作社会、家庭、学校“三分天下”的误区,必须明确:学校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师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这一点上,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别无选择,要义不容辞,要义无反顾.

二是走出“今不如昔”的误区.我们也许对今天不满意,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过去满意;我们也许觉得今天德育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德育就没问题.我们今天强调要加强德育工作,并不是要回到过去.凡事一遇到问题就往回看,是衰老的表现,是消极的表现.我们今天强调加强德育工作,只能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只有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心,找到共鸣点,拿出新亮点,一切向前看,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取得实效,才能不辜负时代与人民的期望.

三是走出“智育”与“德育”互为因果的误区.掌握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但智商不等于情商,学历高低与道德水平高低没有因果关系.生活中高学历的罪犯很多,法国大文豪雨果就说过,世界上高智商的人在两个地方最多,一个是大学,一个是监狱.寄希望于知识水平越高道德水平也越高,最终的结果大多是失望.因为,智育代替不了德育,美育也代替不了德育.我们提倡将德育融入各种知识学习之中,但这种融入,绝不是德育的自我消失,恰恰相反,是让德育在各种知识学习中起引领作用,起激励作用.自古以来,就讲先做人后做学问.我们承认智育对德育有促进作用,但绝不能无限夸大这种促进作用.德育与智育,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德育永远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这个龙头老大的地位一旦动摇,我们的教育就要出问题.

四是走出“专职教师打天下”的误区.做德育工作,当然要开课,当然要有专任教师.但做好德育工作,绝不是开几门课,有几位专任教师就万事大吉.如果真是这样,德育工作岂不是太容易了吗?德育工作难就难在它不是几位专任教师的事,不是学校德育处几位工作人员的事,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事.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走出“专职教师打天下”的误区.所有教职员工,不管教什么课,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担当起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把自己所教的知识上升到人生意义的层面,都要用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五是走出“德育是虚,智育是实”的误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一号工程”.“虚”是本根,“实”是枝叶.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德育一输,全盘皆输.

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必须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号工程”,但光有这个还不够.在教育评估上,我们必须采取德育“一票否决制”.只有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估“双管齐下”,我们才能保证校长和教师在行动上实实在在地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

三、守住底线,抓住关键

做好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就当前的情况而言,有四个支撑点很重要.

(一)守住基础是底线.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底线守不住,一切都无从谈起.当前德育工作的底线有两条:一条是遵纪守法.中小学必须把法治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另一条是珍爱生命.德育以人为本,起始点应该是珍爱生命.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生命是平等的,我们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别人的生命;不仅要珍爱人的生命,而且要珍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此我们要给予深刻的理解和充分的肯定.但是,我们更要教育孩子,现代社会是个人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强调团体协作和追求共赢的社会,个人必须要合群、爱群、乐群、利群,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团队协作中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只有在怎么写作祖国、造福人民中才能实现最大化.

(二)抓住师德建设是关键.有人说:“榜样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人,谁也不服谁.”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榜样,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只不过今天的话语体系变了,过去的榜样变成了现在的偶像.这个时代不是不需要榜样的时代,而是偶像泛滥的时代.所以,今天做德育工作,重塑榜样很重要.那么,谁来做孩子的榜样?从理论上讲,经过努力谁都可以做.但有一点必须强调,最应该做孩子榜样的人是教师.教师不仅是道德精神的传授者,更应该是道德精神的体现者,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果师德建设出了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可能搞得好.

(三)行政推进是保障.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旗帜,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领跑人.不管我们的教育理念如何变,不管我们的教育体制如何改,校长在学校中的作用都会有增无减.因此,校长对德育重视不重视,直接影响到学校对德育重视不重视;校长抓德育的力度大不大,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力度大不大,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求校长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将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德育工作才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与时俱进才能收到实效.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是交流和沟通,交流和沟通的前提是相互了解.现在的教师,对学生究竟了解多少?情况恐怕不容乐观.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度,必须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必须会电脑,懂网络,必须尽可能地与学生多相处.否则,我们与学生思维方式不同,话语系统不同,关注点、兴奋点不同,怎么做有针对性的引导工作?因此,作好德育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了解新事物,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方法,与时俱进才能收到实效.

如果说教育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条船的话,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仅是它的搭乘者,而且是它的划桨人.需要我们共同用力,把德育的桨划好,让教育之船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