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911 浏览:145532

摘 要:现如今各行业各领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情况日益普遍,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要求也显得尤为迫切.文章在对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 键 词: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产物,截止2010年7月,我国有独立学院323所[1],在校大学生近200万人,已占全国普通高等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约10%,在民办高等教育中,独立学院所占份额更高,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2].“计算机基础”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就业竞争实力、工作适应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基础

独立学院在大多数省份都以三本分数线招生,只有少部分教学质量好、社会声誉好的独立学院已开始在二本分数线招生.独立学院由于发展时间短,社会认同度低,故生源质量与重点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不均衡,使得中学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教育水平也很不平衡,造成了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据笔者所在学校统计,在2010年入校的新生中,有54%的学生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教育;有42%的学生接受过零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有1%的学生没有上过有关计算机课程,只是自己接触过计算机;还有3%的学生计算机的使用相当熟练,会使用办公自动化、Photoshop等软件.

(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85%的学生以毕业后即就业为目标,有15%的学生有继续升学的需求.据调查,在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目标上,有40%的学生希望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有14%的学生想通过学习计算机课程提高专业技能;有40%的学生希望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拿到相关证书,为就业增加砝码;有1%的学生想把计算机作为专业之外的第二发展方向而深入学习掌握;还有5%的学生只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

就用人单位而言,在专业学识外,大多较看重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有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把学生应用计算机水平的能力作为录用学生素质质量标准排在第一位的有16%,而不考虑的只有1%.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

计算机基础教育应涵盖计算机文化教育和计算机技术教育[3].目前在笔者所在的学院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教育课程采用了图1模式的课程体系.

图1计算机课程教育模式

在该课程体系中,我校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全校学生必修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二是与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这类课程在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以后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开设,不同的学科、专业开设了不同的课程.

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4]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有了成熟的内容结构、方式方法以及众多丰富的教材,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着眼于共性,缺乏个性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入到了每一个家庭,人们的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这使得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大学一年级学生使用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要求差异性越来越大.而在大学一年级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是为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需要.使得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

(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激励作用不强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大都沿用上理论课,再上机操作的方式进行,灌输式教育的模式没有彻底改变.理论课加实验课的方式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验证性的上机操作,即学生应用基础的培养,开发式、开放式的教学较少,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时怎么发表展的脉搏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相当快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跟上时怎么发表展的潮流,把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在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要求和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调整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以实用、可用、会用为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并适应单位需求.让学生涉猎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知识,为培养精专业、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因材施教,分层次组班教学

新生入校后,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测试,在不减少内容、不降低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测试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组班.对基础好的学生,采取提高性教学班的方式学习较为深入的计算机知识;对大多数层次相近的(下转第8页)学生,进行正常的教学,使其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补课性质的入门性教育,使其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应用技术.通过分层次教育,能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适应专业和学生个体的需求,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

就计算机应用的需求而言,各专业差别很大,文科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要求较高,而工科学生对信息处理的需求较大.因此,在保证计算机基础教育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按照不同专业的要求,安排不同的模块,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由于学生各自的基础不同,其发展定位也有不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可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按照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管理,分为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总学分内进行小学分管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职业定位、专业需求、兴趣爱好,在各模块内进行选择.必修模块每个学生必须学习,提前通过测试的可以免修,其他模块学生可以选修,修够一定的小学分并经过测试即可获得计算机基础的总学分.

(四)按兴趣分组管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理论教学、上机操作,题目实作等教学环境中,对基础相似、需求相同的学生实行小组化管理,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学习、讨论和研究,使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获得实战的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改革任务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应尽的责任.本文旨在从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感悟中,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以期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做得更好.

9

[3]黄甜,黄刘权.关于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教育战线:111-112

[4]王浩丽.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J].科技信息,2010(33):532-533


基金项目:0824058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

作者简介:

肖潇,1980年1月,女,籍贯甘肃,助教,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