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源泉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46 浏览:17264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离不开生活,在教学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了课改的基本趋势.

关 键 词 :课改 语文教学 源于生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76-01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在学习后更好地生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紧扣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课前―― 体验生活

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认真接触,仔细观察身边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在家长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语文.比如:《济南的冬天》、《松坊溪的冬天》两篇课文从不同侧面写了济南的松坊溪冬天的美好,学之前让学生先观察感悟家乡的冬天,亲身体会冬天带来的震撼,感受生活.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再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对课文的景物了解甚微,课前可让学生亲自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有条件的家长在带孩子参观时,把喜欢的景物拍录下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陶冶情操,体验生活,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2.课上―― 再现生活

在课前学生有了大量的体验生活的气息,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课文特点,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把感受、体验、情感再现出来,在课堂上更好参与教学活动.

2.1 忆一忆,捕捉生活影子

在教授写景、写人、写事的文章时,学生有的不曾经历,通过以前曾有的认知和体验,让他们唤起头脑中的记忆,捕捉生活的影子,引导他们回想课前的观察印记,再现自己对景、人的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理解课文的意境,达到知识的升华.如:《荷花》一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三五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看到的的荷花,再现池塘边荷花、荷叶的样子、形态、颜色,大小,微风吹来,摇摇曳曳的荷花的美.让学生用自己的最通俗的语言描绘.教师极力启发诱导比较与所学课文的不同,当学生学习叶圣陶先生把一池荷花写活了时,情不自禁地被课文的美所陶醉,就会主动地去学习,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引导了学生真正发现了美,感受了美,领略了美,当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2.2 演一演――再现生活气息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活的的参与者,体验者,让学生用生活的体验来学习、来认知生活,教师应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体验和享受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沉重的负担.那就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参与活动之中,让他们“动”起来.我在课前做好一些头饰,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再现生活气息.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中的狼和小羊,大多学生喜欢小羊,为了戴上那个形象的头饰,不喜欢狼的学生也争先恐后地跃跃越试,这样一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通过惟妙惟肖地演示,更能让学生看清了生活中也有像狼一样的坏蛋,他们再狡猾我们也不会上当,学生边表演边领略到生活化的无限乐趣.同时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和意志品质.

2.3 议一议――品味生活乐趣

当学生对知识已有了初步了解、感知以后,再通过议一议,变成理性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匆匆》一文时,如何惜时如命,必须让学生谈出感受,精心指导学生加深理解时间的悄然流逝,让学生懂得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效率等,让每一个学生懂得用有限的生命最大程度的回报社会、回报我们的亲人.

3.课后―― 延伸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于语文来说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去创造情景,把客观的情景与现实中相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再联系生活,加深感受.

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要老师费尽周折,学生自己便会体会到情境之中,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求生活中的知识与语文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为此,才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我们所需要并追求的,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该让学生去感受生活,感受社会.


3.1 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随时写好感想.

3.2 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月坨岛、菩提岛、浅水湾,李大钊纪念馆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又如到村里去出黑板报、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3 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在这里,教师可以巧妙的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写一下关于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得到家长的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语文,离不开文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新课改中走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之路,一定会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的学生新的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语文教学只有源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