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秘诀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42 浏览:17539

【摘 要 】教育的秘诀和核心就是一个“爱”字,就是奉献的态度-----无怨无悔,痴心不改;是人性化的帮辅――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涓涓细流――日积月累,和谐隽永等

【关 键 词 】教育的秘诀;态度;形式;积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86-01

央视《咏乐汇》是以主持人李咏邀请朋友做客吃饭为形式与成功人士畅谈经营人生智慧的访谈秀.疯狂英语李阳嘉宾做客第31期《咏乐汇》,在限定的10秒钟以内,李阳教会了一位从未接触过英语的老年观众准确地发出单词education的读音并现场揭秘.我很欣赏节目中李阳先生对“教育”一词的独到诠释:“教育(education)”的英语读音与中文“爱就开心”谐音,教育就是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爱心,懂得去爱自己的学生,爱了的话,孩子就很开心――爱了就开心.

真爱源于痴心无悔

全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在人民大会堂用一句话诠释自己对教育真谛的理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50年代,她曾受到过、周总理的接见,周恩来称她“国宝”;90年代,又受到过、李鹏、李岚清同志的接见;2004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亲切看望并为她亲笔题词:“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霍懋征的育人方法是“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八个字,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她始终认为我的学生“人人都是材,人人都成才”.她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她得出一个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她用六个字概括其一生从教的体会:光荣,艰巨,幸福.

真爱贵于润物无声

党校秦刚教授在他的课堂上解释“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时衍发过最令他感动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所大学,如今大学生中好多人都是出自于贫困家庭,为了让这些人能圆大学梦,国家有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还有特困学生困难补助金等.这本都是好事,只是申请的过程太过于烦琐比如要填表、要评比等对学生的家境困难程度要进行评比,这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光荣的事,尤其是对有着强烈自尊心的特困生是一个折磨甚至是一个打击.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须要一次次地承受一个名字带来的压力:特困生.甚至他们会想到,这是在乞求别人的施舍.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状况,有些学生放弃了申请补助.


而这所大学采取的方式绝对人性化.现在大学里学生就餐都实行了打卡消费,该大学就在刷卡这环节设置了一个软件,当一个学生在食堂里就餐消费60次以上而总金额不超过150元时,软件就自动提示校方,然后校方就悄悄地在这个学生的卡上打进150元等

秦教授的课上本来秩序就很好,几乎没什么嘈杂的声音.可是当他讲到这里的时候,课堂里空气似乎都凝滞了,连偶尔的咳嗽声都消失,瞬间出现静默等

真爱成于细腻无垠

总忘不了《读者》上的一篇美文《检测如高兴你就跺跺脚》:德皮勒老师想在课堂上激发出学生的兴奋点,“如果感觉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孩子们纷纷拍起手来,僵硬乏味的面孔立刻鲜活生动.但一个男孩却无动于衷.“你叫什么名字?”男孩抿紧了嘴唇,表情有些愤怒.一个学生说:“他叫詹姆斯.”德皮勒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继续上课等他的情绪被彻底败坏了,慢腾腾地布置了课后的作文题目:幸福.下课后,他问詹姆斯:“为什么不和大家合拍呢?”男孩沉默地点头,右手始终放在口袋里.课间他又惹事了,德皮勒赶过去时,他全身乱糟糟的,手仍然放在口袋里.“你又怎么了,詹姆斯?”他转身跑掉了.“他右手以前触过电,被切断啦!”有一个女生这么说,德皮勒的心猛然一缩.第二天,德皮勒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把作文本子发下去.直到最后的五分钟,他说:“我们重复一下昨天的活动好不好?”“好!”“但是今天改为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来,老师先带头!”德皮勒老师带头跺起脚来,由于他的左脚是检测肢,所以必须左右两只脚一起动,看上去非常滑稽.教室里立即响起暴风雨般的跺脚声.其中,詹姆斯是跺脚声音最大的,并且眼睛里含着泪.他的作文得了有史以来第一个99分,后面还附加上了一段话:“为什么没有给你满分,是因为你为了身体的不幸福,而拒绝让自己的心感到幸福等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注意到你的德皮勒老师其实是一个截去左脚的人,那背后,也有老师的不幸故事.但是,我没有拒绝让心去感受不幸之外的幸福,所以,我虽然选择了做平凡的文学老师,却仍然认真地、快乐地生活.”

真的感动于德皮勒老师的细腻,因为他的爱心,让他和他的学生享受了教育的幸福和成长的快乐!德皮勒老师是幸福的,他曾经治愈了自己心里的伤痕,现在,又治愈了一个小小的心灵.从“拍手”到“跺脚”,看似简单的变化,德皮勒却借此为每一位育人者生动地演绎出如何去珍视“柳暗”,并获取“花明”的历程.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师爱无声,她如同千年流淌的涓涓细流,虽不宏大,但却影响深远;她好似苍茫大海上的灯塔,虽沧海一粟,但明亮而温暖;她仿佛是春夜里的细雨,虽非风光无限,但却润物无声.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老教育工作者吕型伟先生说过,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教育的魅力来自爱的魅力,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若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理想的教育总会沐浴着爱的灵光,洋溢着爱的温暖,飘扬着生命成长的旗枳.爱的教育尽管不能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但它能大踏步地提升教育的品质.因为它力图带给人们的是阳光般的心态,从而让整个教育世界充满温情与和谐,充满信任和希望.

爱,是阳光,是雨露,更是唤醒沉寂心灵的春风;爱,是孕育生机的沃土,是滋润生命的绿洲;爱,是清水,可以穿石,爱是璞石,可以琢玉.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让教育因了爱而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教育因了爱而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温暖,我们坚信教育因美好的人性期待而在我们的手得更美好.这是我们对教育的希冀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