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693 浏览:130305

[提要]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地处中原,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加之近年来中原经济区以及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的建立,河南经济的腾飞时代已经到来.而农业作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但传统农业的弊端日益凸显,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

关 键 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号:13B790977)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8日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涵义

“循环经济”一词,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它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倡导物质的不断循环再生利用.而农业循环经济作为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是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单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效益的放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清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二、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农业推行循环经济是整个社会体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的关键环节.没有农业循环经济,就不可能建立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更谈不上建立循环社会.尤其是中原经济区以及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的建立,使得河南农业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省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北依京津冀,具有自身特点,优势独特,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它的建立,使河南在全国区域格局中具有难以替代的枢纽地位.再加上,近两年航空港经济区的设立,更加凸出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枢纽地位.因此,把握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河南地区的交通、人口优势,发展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01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针对农业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提出要“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十分重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结合河南地区农业大省的独特优势,目前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一是以南阳西峡、洛阳、郑州中牟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模式,二是在河南省内普遍存在的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综合利用产业模式,三是以郸城、荥阳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模式.可以说,全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发展中,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道路.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资源转化利用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综合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原因.农业资源约束加剧.河南耕地总面积1.19亿亩,居全国第4位,但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8公顷,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4,且呈递减趋势.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均占有自然资源少,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大部分地区并未得到明显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仍将长期存在.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业废弃物的惯性露天堆放、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已经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恶化了农村生活环境.同时,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使得农村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损害.

(二)社会原因.主要表现为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因素,即人的因素,也就是农民和政府部门.一方面农民是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力军,他们对生产要素的改进有着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而河南省的现状是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农业循环经济”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他们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个主体,那就是政府部门,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而忽视发展的质量,形式主义和机会主义思想严重,使得农业循环经济迟迟不能形成规模和合力,不能发挥出循环经济的示范效应.

(三)经济原因.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才能逐步显现其综合效益,因此需要有巨大的资金投入来进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的发展模式实践,另一方面内在经济驱动力不足.按照经济学的检测设,人都是“经济人”,因此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每个经济体都是在成本-收益框架下去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生产的经济价值较低,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工业支撑,河南省农产品大幅增加的同时,却出现了农产品销售不畅、偏低、农业效益持续下滑的局面.

(四)科技原因.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它实质上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率、高循环、高技术的新型农业经济.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和指导,需要将工业加工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使用更多低害或无害的新工艺、新技术,支持循环系统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逐步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能力.而科技因素归根结底是人的因素,循环经济人才的缺乏,使之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一方面随着全国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不断进步,现有的农村人员技术水平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逐步被社会淘汰,另一方面河南农业方面的技术怎么写作机构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加上由于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难以留住和吸引人才,另外,随着河南省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得到了提高.2012年年初,河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15年,河南将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100个、50亿元以上的集群50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20个.因此,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所需要的农业技术人才的数量逐步提高,导致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缺乏.四、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号召全员参与迫在眉睫

首先,政府作为各项工作的职能管理部分,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对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该从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要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充分发挥指导和推动作用.一要改变传统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把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二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养,三要引导农民树立复核循环经济发展的消费观念,形成农村绿色消费氛围,使农民和农村企业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媒体,对农业循环经济进行宣传和讲解,加强对农民进行培训,搜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树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主力军的农民,也要加强自身学习教育,克服短期行为,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不故步自封,在原有农业循环经济形态的基础上,从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化经济.

政策制度

1、赋予农民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以激励农民对土地长期投资的积极性.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依法自愿有偿,允许农村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制等形式进行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尽快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第一,政策投入制度.积极运用贴息、补助等财政杠杆,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多渠道筹集开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需要的资金,适当安排生态农业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生态建设规划、技术培训、经验交流的补助.综合利用财税、投资、信贷、等政策措施,调节和引导农业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二,考核制度.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有效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进行,各级有关部门都要明确分工,不仅明确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考核机制,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奖励.

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也是农业发展和建设农村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切实调整资金的投向和结构,将基础设施建设由城市为主转向更多地支持农村,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村倾斜,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重视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搞好水库整险加固,加快乡村道路建设,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

(三)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外延,从单向循环向“产业链”或者“产业网”的目标迈进,扩大适用范围,探索农业节本增效的新途径,逐步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

(四)多途径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为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步伐,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和对土地的依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扩大农民在农业之外的就业局到,使农民在农业之外获得比较稳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


(五)科技层面.结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多途径筹集资金,加大对发展集约循环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和引进先进的核心技术,在对农民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扩大职业院校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加大对院校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减免种植、养殖业专业学生的学费.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制定适合农村口味的学习方案和计划,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把农民最想知道,生产最需要的东西纳入到培训中来,采取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把课堂系统培训和利用实践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主要参考文献:

[1]邱士可,高红莉,张硌.河南省平原区域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研究.河南科学,2010.8.

[2]王亚伟,张香伟,韩珂.河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10.9.

[3]郑学敏,付立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经济问题,2010.3.

[4]林维柏,徐登科.湖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对策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9.4.

[5]夏蕾.中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保障措施研究.安徽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