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先行农业循环经济之路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02 浏览:11622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就是这样紧缺的农业资源,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它们仍日趋减少.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2.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

作为一种根本不同于传统农业的新的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参与以及公众的热情支持,在这几个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

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亟待加强.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生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第二,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第三,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3.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

3.1.1合理规划,整体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3.1.2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怎么写作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3.1.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3.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农业生产者的成本――效益驱动机制和公众追求生活质量的消费需求驱动机制,将“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转变为“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激励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3建立职责分明的社会参与机制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农业生产者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明确三者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三者互动的参与机制十分重要.

3.3.1农业生产者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政府各部门必须通过多种手段,调节农业生产者的行为,使他们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生产者宣传教育力度,使他们的行为能落到实处.

3.3.2农村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只有让广大公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印发宣传品等,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农业循环经济知识,定期发布有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信息,使广大公众享有知情权,通过参与,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使公众能把环境意识上升到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变成公众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