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绿色先行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6 浏览:4634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了一个重要趋势.东亚地区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人口密度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非常旺盛,同时东亚地区也是全球资源相对短缺、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各国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空前巨大,围绕东亚大气污染治理与环保产业发展主题共同交流探讨,对于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分享经验、深化合作、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工业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巨大,目前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依然日益突出,特别是今年以来以可吸入颗粒、细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已经受到了广大关注.近期,政府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中提出了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达到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工业污染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息息相关.为此,我们正积极采取行动.

循序渐进的环保举措

落实节能环保标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面对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坚持按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造现有生产能力,高标准建设,新建生产能力的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采取经济、法律、技术、行政等手段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研究建立利用节能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的机制,制定基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两高”行业在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准入门槛,严格实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好节能环保准入关,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

推行清洁生产,推动大气污染防范治理.

要把清洁生产作为转变工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抓手,针对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加大关键共性、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开展清洁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示范,行业共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瓶颈,对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从源头消减污染物产生,降低末端治理的压力,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适时启动重点地区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促进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紧紧抓住大气污染治理市场需求、加快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步伐,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推行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引导工业污染防治向全生命周期控制转变.实现汞消减、铅消减和高毒农药替代清洁生产重点工程,确实从源头减少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绿色与低碳的和谐并存

抓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各类资源综合利用.

作为为全社会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工业能否为农业、建筑等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绿色发展.我们将组织开展工业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示范,做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机电产品再制造等工作,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实施节能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家电等环保产品、市场推广鼓励政策,推动相关产品和怎么写作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到2015年力争实现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建立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过去我们更多依靠行政约束的办法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今后要更加注重综合利用法律、、财税、标准和行政约束等多种手段建立完善与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相一致的制度体系,强化对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引导.

我们将积极推动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激励政策,建立起对地区企业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工业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法规建设,形成工业绿色发展的法制环境,着力推进工业余热余压发电上网、阶梯电价等政策机制建设,加快完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资源协会等市场新机制,探索建立工业节能产业基金,创新节能环保投融资机制,同时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努力引导工业发展从追求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不仅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东北亚中日韩各界朋友的交流与合作,一起共同努力,切实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任务,促进工业与生态协调发展.(本文根据作者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民间高层论坛――东亚大气污染治理与环保产业国际合作峰会”上公开讲话整理)

(作者为党组成员、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