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探微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69 浏览:57400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确定,人格完善的最重要的时期,若此阶段重视青少年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造就健全的人格,对其今后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里,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各种思想得影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外显和内隐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如厌学、逃学、偷、说谎、、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管理的实现.如何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便成为学校和教师需要思考的十分迫切的问题.

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以身作则,平等尊重

青少年人的心理与成年人相比,表现得更为敏感、更为复杂、更为强烈,情绪状态要较任何一个时期更为扰乱.现在的初中孩子正处于心理叛逆期和“断乳期”,青更需要教师和父母及社会以同情和了解的态度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安然渡过风暴.学生最反感的就是班主任不分青红皂白地或直呼其名地在班上大喊大叫、大声地批评.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要心平气和或用肢体语言去教育他,一个眼神、一个抚摸动作,让学生感到温暖,心情舒畅.让学生感受关爱的温暖.真正的参与不是形式的,而是思想上的参与,是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形成的共同思考和交流过程.要达到这种交流,就要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而切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姿态.这也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一点.尊重平等的原则还要求教育者尽量保持学者风度,保持整体形象的沉稳,注重研究色彩,体现学术的风格.这样才能增加对教育者的信任和依赖,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情境、加强教育.

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层面的过程.这是一个先易后难、逐渐推进的量化过程.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青少年的反应,经常察言观色、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调适.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及时进行纠正.

寓教育于娱乐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从思想不设防的心理感受层面入手,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深入到解决思想体系层面的问题.动之以情,激起心理层面的激荡,然后由情入理,在思想体系的高度解决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品德的形成又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拟”生活,拓展我们的教学时空.在我们学习“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这一小问题时,设置了一个情景,通过情境教学,不但有利于创设高效课堂,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发展优先、防重于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团活动中去;并能在各科教学中加以渗透.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细心观察学生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并能针对性的给予干预辅助,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


观察法:即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表现,并根据这些行为和表现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谈话法:通过与学生个别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运用谈话法应注意谈话的内容,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并且乐于回答;谈话应准确、灵活、风趣,不要使学生产生紧张、窘迫感;谈话是以朋友身份平等的态度,不要居高临下,这样学生才能向你吐露心话,才能真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析法: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分析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特征.如从学生的日记、作文、练笔、班日志、思想汇报和通信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思想问题.

调查法:通过家访、教师的观察记录、学生本人的书面材料、问卷方式以及其他同学对她(他)的评价间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

档案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及早发现学生心理异常,及时转介到各级心理保健医疗机构,防重于治,填蚁穴于堤溃前.

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产生,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可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协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孩子们的心理

四、灵活机动,因材施教

常言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青少年不同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寻找新角度,采用各种方法,解决思想政治问题.当代人的求新、创新意识较强,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摆脱陈旧的方法,不断寻找新角度进行工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注意个案.青少年一般不易想到的思路,就是最容易解开问题症结的最佳角度.

五、惩管结合,走出误区.

从某种意义上说,惩戒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行为.这是教育借助社会刚性的一面.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谁触犯法纪,都应受到惩戒.如果舍弃惩戒的武器,就等于陷入"思想政治工作万能"的误区.学校要定期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及时矫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青少年大多涉世不深,阅历较浅,如果对他们放松政治思想教育和缺乏正确的疏导,则容易产生是非观念上的模糊心理.加之有的家长或教师采取封闭式的教育方式,致使青少年产生种种逆反心理,其结果会导致他们是非不分,与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背道而驰,甚至误入歧途.近年来媒体不断爆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着的深思.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老师始终要站在帮助和指导的地位上,不是“指挥员”,而是“政治委员”、“指导员”和“参谋长”.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运用心理学原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齐抓共管,协调配合,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促进整体素质全面、协同、自主构建;有利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使我们的每个中学生都有健康而美丽的心灵,在他们走过的人生道路上处处散发出芳香.相信小树苗定会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