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现状趋势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1 浏览:9810

【摘 要】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的内涵进行了简要地阐述,然后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策略,并指出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关 键 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发展策略;发展趋势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式大家都很关注,对建筑领域来讲,节能减排的任务意义重大,也很艰巨.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在节能减排上效果显著的绿色建筑将成为资源瓶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估计,与常规建筑相比,典型的绿色建筑耗电要减少32%,总能耗减少36%[1].在20世纪80年代,建设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已达成共识.但我国绿色建筑的步伐却姗姗来迟,2006年6月1日正式实施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8年8月正式公布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志”.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国外发达国家在建设绿色建筑方面的模式和方法在实践中显示出突出成效,但是,单纯将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进我国,不可能解决我国在建筑方面的环保问题.我们必须针对我国绿色建筑现状设计出既有经济效益,又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和社会现状的发展策略.

1绿色建筑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2].

绿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其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绿色建筑的选址、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自然通风等资源,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的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通常采用节能的加厚外墙,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依据自然通风原理设置风冷系统,因此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减轻建筑本身对环境的负荷.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减少和有效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如中水循环利用、低速洗浴喷头、高压冲厕、建筑屋顶和外表雨水收集利用等.绿色建筑外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2005年,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不但给予绿色建筑明确定义,而且对于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智能、运营管理等技术要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将原有分散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统一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与环境保护”的技术框架之下,使绿色建筑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目标更明确、体系更集成化.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已接近高端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先水平.2004年,建成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图1),汇集了国内外104家产、学、研联合体,涉及12个交叉学科,集成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力争达到“综合能耗为普通建筑的25%,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室内综合环境达到健康、舒适指标,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60%”,具有自然通风、超低能耗、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资源回用、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通过对所实施的技术体系进行跟踪实测,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后续应用研究,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已被打造成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平台和教育示范基地[3].

图1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实景

在开展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我国也正在全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经验和成型产品,每年举办的“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绿色建材的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应用实例的同时,也搭建了引进技术、合作研究、协同开发的交流平台.

绿色建筑的推广不仅对于传统建筑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的落后产业进行技术更新、产品换代,与建筑行业一起迈向绿色产业的新时代.绿色建筑对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具有显著的规模和经济优势,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耗量达到能源消耗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4].

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策略

3.1发展绿色建筑就要用绿色的观念和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和管理,适时制定并执行相关的绿色标准评估体系及地方绿色标准评估细则,并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认证和管理,绿色建筑是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适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多级传递循环再生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多学科的现代绿色科技成就,根据当地环境和资源状况,强调优化组合建筑的功能结构,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新型人类聚居环境和建筑体系.它具有满足整体生活需求、高效和谐、自养自净、无废无污、节能节地、文脉延续等特征,既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绿色建筑生产方式,也是符合21世纪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绿色生活方式.

3.2调整技术路线,构建多维度技术体系.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区别于传统建筑技术体系的独立、单一和割裂,具有复合、多维度、相互联系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绿色建筑作为城市中的单体模块分配给它的功能配置;二是绿色建筑个体内部的技术集成系统;三是从全寿命周期角度构建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中的技术综合系统.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组成要兼顾城市整体和建筑单体,兼顾建筑内部的不同专业技术系统,还要从时间维度上兼顾到各个阶段的技术集成.

3.3拓宽研究方向,引进技术本土化.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是短期内迅速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有效途径,但引进技术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才能适应本国国情.绿色建筑技术是基于当地气候条件,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技术,因此,其本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深入研究如何将引进技术本土化,有益于采用地方材料来降低成本,有助于提高技术能效,更加有利于在地方迅速推广技术.

3.4转变经济理念.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为追求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而将生态环境置之不理,当时的经济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的恶意报复,而后经济发展将会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后退.绿色建筑技术不能只专注于技术本身,而应面对除了技术本身之外、影响技术发挥效用的种种因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谋求共同利益、和谐发展,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4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首次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随着社会能源和资源的日益紧缺,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加,人类对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业首当其冲迎来一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的革命,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我国建筑业的主流.1996年,“绿色建筑体系研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21世纪以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方面的规范、文件,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国家康居示范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正在积极开展适合自己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上海世世博中心、深圳市华侨城体育中心扩建工程、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过程中心办公楼、水立方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将成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展示、后续研发的平台[5].


当前,中国的绿色建筑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在建筑节能方面,我国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大约是气候相近国家的3倍,自然通风、资源回用技术还未成熟,更重要的是未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因此,我国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广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使绿色建筑深入人心,调动广大百姓积极参加到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科学、健康的需求市场,以此刺激绿色建筑的发展;其次,建立健全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评估标准,从根源上控制伪绿色建筑的存在空间;第三,深化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发,如绿色环保材料、绿化配置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节约资源和能源,控制生产成本;第四,积极开展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

5结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结合中国实际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行绿色建筑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可以预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民居中蕴含的零耗能绿色建筑精髓并加以提炼,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低能耗、无污染绿色建筑是现阶段建筑业的工作重心.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设计理念将不断完善、丰富.